第298章 重新整合(3 / 5)
,正式向元首提出辞呈,辞去包括中华帝国内阁总理,中华进步党领袖在内的一切职务,中华帝国最高元首李国勇很快也批准了这一辞呈。
中国政坛上的这一变故,让西方国家看得目瞪口呆,如果从1898年李国勇在苏州成立政务院开始算起的话,杨度在总理这个职位上呆了整十二年,被西方国家称为“不倒的总理”,中国的元首和总理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面对中外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杨度只是以“我在总理位置上坐了10多年,只觉得精力衰竭,每每有不能胜任的感觉”为理由来搪塞过去。
喜欢刨根问底的记者显然很不满意这样的回答,他们通过了所有可能采用的方式,采访了每一个他们认为可能有价值的人,才算隐隐弄清楚了两个人之间应该在政见上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才造成了杨度地辞职,而此后的进展也证实了他们的猜测。
闻讯的德国皇帝,英国首相,大犹太国的总统和议长等等,先后给李国勇发来了亲笔信,在表达遗憾的同时,希望不要影响到中国和自己国家的良好关系。
失去了一位优秀总理,好朋友的李国勇随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他先是宣布自己兼任“中华进步党”领袖;接着任命前中国驻大犹太国公使,现内阁政策部部长,也就是杨度的大舅子,年轻的曾争为帝国第二任总理;接着成立了“海外事物部”,任命蒙古总督徐树铮为部长,这两个人加上外交部长陈金虎,三个人的组合,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铁血同盟”!
曾争虽然是杨度一手培养出来的接班人,而且还是杨度的大舅子,但曾争的治国理念更接近于李国勇的思想,同时由于他在杨度身边数年,杨度很多优秀的治国之道都能被他完整地继承下来,不至于出现什么大的动荡。
还没有等国人反应过来,李国勇立刻又成立了直接对自己负责的“国务理事会”,由财政部长王清源,经济建设部长曾道富,国防部长赵声,总参谋长蒋百里,党卫军全国副领袖、武装力量副总司令刘汉英组成,主要的任务是和内阁一起制定商量主要国策。
这一系列的动作,李国勇将全国的军政大权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里。
为了消除因为杨度辞职而可能给军队带来的混乱,李国勇紧急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远在印度、越南等地的高级将领都被召回了南京。
“总理辞职的事我想你们也都听说了吧。”李国勇冷着脸说道。
将领们屏息静气,一声不发,站在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