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出访(3 / 5)
大转弯,让英国根本没有心理上的准备。一旦中国和德国缔结什么盟约,那远东势力极有可能来一次重新洗牌,这是陷于印度起义的英国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
霍必澜几次找到了李国勇和杨度,表达了英国政府的不满,对于这种背着英国接受德国邀请的行为,英国人的感情已经受到了伤害,这甚至会影响到中英两国间的关系,他强烈地建议李国勇取消这次访问。
李国勇和杨度的态度再次让霍必澜摸不清中国人究竟在想些什么。李国勇向他保证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访问,中德不会达成任何书面或者口头上的协议,中英之间的友好关系不会受到任何形式地损害。
既然事情已成事实,霍必澜退而求其次的向李国勇转达了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邀请,邀请中华帝国元首李国勇同样的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李国勇没有一秒钟犹豫就接受了这一邀请。
为了安抚英国人,李国勇再次提出了中国由西藏出兵协助英军剿灭印度叛乱,这次高傲的霍必澜没有拒绝,必须向德国显示中英在远东不可动摇的军事同盟关系。次日,李国勇在正式宣布英国的邀请之后,下令驻扎在西藏的国防军第3集团军26师正式进入印度。
进入印度后的26师起先并没有引起英军在印度的最高指挥官皮特中将的足够重视和尊敬,虽说中国的军队打败了日本人,但那些日本猴子的士兵怎么能和精锐的英国士兵相提并论。但很快,26师所表现出来的训练有素,作战勇猛让皮特中将刮目相看,不得不承认他得到了强有力地支援。在给国内发去的电报中,皮特也强调了中国人是在真诚的帮助着英军打仗,相信得到了中国军队地协助,印度的叛乱将很快被平息下去。
接到这份电报后的英国人再次迷惑起来,难道中国政府真的仅仅是因为政治上的幼稚,对国际局势无法做出清晰地判断,才接受了德国的邀请?或许是这样的,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新生政府,在各方面都是很不成熟的,这也更需要英国对他们耐心细致地指导,将他们牢牢地拴在英国人的裤腰带上。
1906年2月6日,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开始,在内阁总理杨度等政府官员的送别下,“李牧”号在南京起航。
汇合了护航舰队后,载有帝国元首李国勇,海军部长赵灿薛,总参谋长蒋百里和工业、农业等各部部长的“李牧”号向着浩瀚的大海前进。随船的还有李国勇的夫人王青颜,毕竟是正式国事访问,把几个老婆全带上不太合适,在几个老婆的争执下,最后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