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光绪(二)(2 / 3)
很多,在治理国家和其它地方我们的经验都还很不足,不光是对于你,清朝其他有才干的官员,我们也都会不遗余力地启用的!”
光绪不置可否地微微摇了摇头,说得漂亮而已。出生于帝王世家的他,比谁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刚打下江山为了安抚前朝的民心士子之心当然会这么说,但随着时间地推移,前朝的痕迹势必要被当权者所抹去的,比如毫无政治野心的李后主李煜,只想以诗酒来结束残生,却一样也没有被赵匡胤所放过。
有的时候,那些平民老百姓,真的比皇帝好啊,改朝换代了,最好给他们换个瓠子,仅此而已,而亡国皇帝,那是免不了悲惨命运的。
看着变得意志消沉,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光绪,李国勇心里也叹息了声,光绪想的什么,他能猜得清清楚楚,但自己还真的不想杀他。
初次亲政的光绪,在对外战争中的表现还是非常坚决的,他不仅“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在对日问题上又指出“南洋各海口均至关重要,台湾又孤悬海外,日本必为垂涎,命令各督抚预为筹备,勿稍大意。”
当李鸿章乞求英国领事转请英外交部派舰队赴日“勒令撤兵一节”,光绪发出旨意:“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不宜借助他邦,至异日别生枝节”。并告诫李鸿章,这种“示弱于人”的做法,易生后患。在这一点上,光绪也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气节。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前夕,光绪欲“留京以镇人心之意”,却终于被慈禧挟其逃往西安,这点也让李国勇颇为欣赏。
作为一个年轻的,想要有所作为君主,光绪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不轻易退缩妥协,以求自保;反而在关键时刻,为了变法信念,置生死安危于度外,这已经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为价值选择,即使从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称道的。变法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却给长久封闭的中国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
他的失败在于,他虽然有雄心壮志,却没有一个王者应有的智慧,一个掌权者应有的魄力和能力,加上头上还有一个最擅于玩弄阴谋权势的女人,光绪可以说是典型的生不逢时。
想到这里,李国勇说道:“我说的这些,也许你现在还不相信,我可以给你时间,多在新生的帝国里看看,多转转,用不了多少时候,你就会发现,现在中国的走势正是当初你梦寐以求,却没有做到的。”
光绪想的却是心中的另外一个疑问:“这些时间都会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