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必须要付出的代价?(2 / 4)
断错得更厉害,在错误的路上走得更远。
凡是明眼人都知道日本人马上就要完蛋了,虽然日本军队还在拼命顽抗,甚至竟以大将级的高级将领,亲率神风特攻队,与美军进行搏斗。但不过是垂死挣扎,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没有人知道就在召开波茨但会议的第一天,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上,成功地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的试验成功,意味着美国拥有了瞬间可以抹掉一座大城市的打击能力。
杜鲁门闻讯兴奋异常,对马歇尔说,我们既然拥有了这种神奇武器,就完全可以同英国和中国一道打败日本。那就没有请求苏联帮忙的必要了。
杜鲁门和马歇尔商定:美国仍欢迎苏联参战,但并不对此寄予什么希望。同时,要尽力挽回雅尔塔密约中牺牲中国利益的部分,以便使中国更加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同时杜鲁门向蒋介石捎来秘密信件,叫中国在中、苏谈判中,态度要强硬些,不要顾及得罪了苏联而导致其不出兵的事情。
美国态度的突然变化以及中国谈判代表态度的突然强硬,使斯大林觉得这其中必有缘故。于是,苏军更加紧了向中国边境集结兵力的步伐。
千载难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在这亚洲的东方结束了,同盟国各方不可能不在这最后一幕重头戏中挤上舞台去做一番突出的表演。
波茨坦公告一出,吴铭便通过陈嘉庚给肖明华发了电报,很肯定地断言,日本将在一个月内投降,提醒华侨义勇军做好准备,务必要赶在英国人登陆之前造成既成的独立事实。
可他没想到,只过了三天,陈嘉庚便急匆匆地坐飞机赶到了昆明。
“德华老弟,这是明华发过来的电报。”陈嘉庚从兜里拿出电报递给吴铭,“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啊!”
“哦!”吴铭带着疑问接过电报,仔细看了一遍,陷入了沉思。
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经过三年半的战斗己经发展成一支拥有一万五千余人的强大武装队伍,但肖明华等人能直接控制的只有七千余人,日军败局已定,华人抗日军也因为意见不统一,陷入了争吵之中。
华人抗日军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刘尧等认为,英军是盟军,况且在他们败退之时,是华人抗日军在浴血奋战,英国人是不会忘记华人抗日军贡献,二战后,马来亚已进入了民主建设时代,华人抗日军主要是协助英政府建立民主自由的新马来亚,因此华人抗日军不要采取激进的行动,最起码也应该看看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