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苏联的繁荣背后(2 / 3)
的干劲和理想,再加上他的身边有一批能干的实干家辅佐——柯西金掌管经济,安德罗波夫致力内政,葛罗米柯主持外交,几朝理论元老苏斯洛夫给他出谋划策,可以说是具有推动改革的实力和条件。
但随后的事情对苏联来说,既是一件好事,同时又是一件坏事,而副作用要到很长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一九六五年,秋明地区的萨莫特洛尔油井投产,第二年,乌连戈伊天然气田投产,庞大的秋明油田已具备全力发展的规模。仅这乌连戈伊的储量经查明就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百分之四十!这是一笔大得、多得难以想象的财富。于是,苏联经济的发展立即卷进了一条勃烈日涅夫意想不到的轨道。
石油,石油,苏联人把目光投在了石油上,一切以油气为重点来决策国内外大事。很快就又有了苏尔古特等大油气田,于是,西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成了在苏联创造奇迹的神:大量的石油运到国际市场,赢得了滚滚的财源,可以进口大量的粮食、食品和日用工业品了。于是,勃烈日涅夫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降低物价,可以欢宴饮乐、歌舞升平。
苏联历史上少有的欢乐和繁荣气氛使勃烈日涅夫兴奋得忘乎所以了。一些身旁的人和那些他提拔起来的官僚开始吹捧他是当今的“伊里奇”〔列宁和勃列日涅夫的父名都是伊里奇,“两个伊里奇”就是指勃列日涅夫是“当代的列宁”〕,他执政的岁月是“从伊里奇到伊里奇”的时代。于是,勃烈日涅夫再也没有那么多的、那么大的干劲了,他沉湎于美丽的幻想之中,想把数代领导人干而未竟的事业在他的手中全部完成。
然而,也正是这种表面上的繁荣,使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对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命令式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根本的触动,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如何持续增长这一实质性问题。
到七十年代后半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下来,苏联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弊端暴露得日益充分。究其原因:其一,理论上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缺乏认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还组织了对东欧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批判,从而阻遏了对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探索。其二,实践上由于“新经济体制”的实行,面对所出现的片面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盲目滥发奖金,不顾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等等问题,没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害怕改革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动摇其权力基础,因而改革逐步收缩,出台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