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革命输出(1 / 4)
有备无患,突出地显示了黄历谨慎的性格。于公,他作为一个依旧对国家、政府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也视为这是自己的责任;于私,他也极愿意帮助钟可萍这个和他有特殊关系的女人,使她成为一个史上留名的好总统。
女儿出嫁了,旅游结束了,黄历又回到了坤甸,过着相对悠闲的退休生活。时间很充裕,而且可以自由支配,除非他闲不住,当然,他还真是闲不住。基金会他经常去看看,与香港的吴沧重保持着联系,遥控指挥着在香港的投资;政府专门送来的文件资料他要仔细翻阅,以使自己的思路能跟上世界和国家发展的节拍;嗯,村头厕所没纸了,赶紧写书吧!
也就是从他回到坤甸家中开始,每天又增加了一个任务,那就是与钟可萍的电话联络。大概在每天晚上八点左右,钟可萍必然会将电话打过来,或是十几分钟,或是一个多小时。在通话中,两人对政策的交流和探讨让钟可萍获益匪浅,而这种私密的谈话也缓解了她的工作压力,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慰藉,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在情感方面来讲,这很有些柏拉图式的味道。
一九六八年三月,南洋联邦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对,只是一颗卫星,没有实用价值,说它是一个绕地球旋转的铁球更准确,但由此取得的技术突破和实践经验却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科学技术的严格定义,发射一颗卫星和发射一颗实用卫星的差别可以说是极其巨大的。也就是说,你能用火箭把十几颗铁球送入地球轨道,却无法制造成具有高精尖端技术的通信或间谍卫星。
掌握了发射卫星的技术,下面的精力便是放在制造具有实用性的卫星项目上,按照黄历留下的宏伟计划,南洋联邦将在五年内具有这样的能力,然后至少需要发射三颗通信卫星,才能使南洋联邦的通信进入卫星时代。
相对于其它高科技项目的投入,南洋联邦自从试爆成功原子弹之后,便将主要资金投入了核能方面的研究,对氢弹研究的投入有意减少。在黄历看来,对实用性强的项目加强资金和人力,比研究那种中看不中用的核武器更加合算。南洋联邦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提速时期,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有价值的领域,核武器的研究可以暂缓,这是黄历依据他记忆中的国际发展局势作出的判断。
刚刚转型的南洋联邦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在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电力工业等上面,需要较多的资本投入。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夯实基础,再加上国家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