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一个人的抗日Ⅱ > 第243章 批评的目的

第243章 批评的目的(2 / 3)

,上层压,基层骗,最终牺牲的是农民的口粮。

最后,黄历指出了这一切的根源所在,没有一个通畅顺达的下情上达的渠道或者公开自由的媒体,再有一批噤若寒蝉、惟命是从的基层、中层官员充斥其中,堵塞了老百姓的言路,或者说是频繁运动的环境扼杀了老百姓和官员说真话,说实话的勇气。上层听不到真话,不了解实情,而对巨大的公共危机而无从察觉。下面的官员唯令唯上,只要上级喜欢,只要保住乌纱,面对百姓的苦难无动于衷。

“……批评如果善加听取,会转变成一种鞭策的动力;教训如果能够吸取,会成为一种完善的财富。我敬告南洋联邦的政府官员,你们要以此为戒,要说真话,要说实话,做一个脚踏实、有担当、对人民切实负责的好公仆。”

两次公开的批评,是否意味着南洋联邦的外交政策的根本转变?是否意味着南洋联邦政府对一直默认的与中国的民间贸易要实行紧缩?是否意味着中国与南洋联邦第一次大使级会谈的成果化为乌有?中国又作何反应……这一系列问题都引来了世界的关注。

《纽约时报》首先转载了黄历的文章,并评论说:“黄总统的这番话是迄今为止一位国家领袖对中国的现行政策所作的最直率的公开批评,其中蕴含的意思耐心寻味,或许这意味着南洋联邦内政外交政策的某些变化……”

改变,当然要有改变,黄历不会做没有理由的事情。首先,对于大跃进给中国和人民造成的伤害,他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也真的希望自己的文章能给中国带来改变;其次,目前与中国保持若即若离的姿态,对南洋联邦是最有利的。要拉住南洋联邦这个伙伴,山姆大叔就得不时要出点血,表示一下慷慨和亲热;另外,批评一下中国,为在美苏缓和的大前提下与苏联建交,打开苏联及东欧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一点,批评中国,在争夺中华传统文化制高点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入籍南洋联邦,最好是那些华人科学家。

历史上,新加坡、台湾都实行过“去中国化”的举措,黄历却反其道而行之,争取使正统的中华文化南移,使南洋联邦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合格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这与其正在推动的民族性格的塑造,又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而苏联的赫鲁晓夫对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不再“沉默”,在黄历之前便进行了公开评论。此时,黄历接连的文章恰恰象是应和一样,但有头脑的人当然不会这么想。可这个举动毕竟给正在进行的苏联和南洋联邦的建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