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黄大忽悠(4 / 4)
联邦重化工业的象征,年产九十六万吨的联合钢厂竣工。钢铁的产量一九四九年达到五百二十万吨,一九五零年增至八百三十万吨。
借助于德国的技术和人才,南洋联邦在德国传统的优势项目——电子信息产业上取得了亚洲领先地位,并与西门子、通用电气、卡尔·蔡司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开发和研究渠道。
而二十多万日本战俘的免费劳动使南洋联邦的道路、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在几年的时间里有了令人瞠目的变化,物流大幅改善,也是经济得以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产业结构改造,南洋联邦借助于外资贷款,人才引进,挖掘内部潜力,只用了五年的时间便基本完成了。这不得不说是黄历的功劳,借鉴并应用在历史上已经被某些国家证明是先进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使南洋联邦走了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