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终结者”战役(一)(2 / 3)
久没有策划这种大型战役了,黄历感到很振奋,几乎一整天都在作战室里和参谋们研究每一个细节,并亲自将此战役命名为“终结者”,单由情报局调来的相关情报就堆满了一个大桌子。
由于要在表面上使南洋国置身事外,便不能动用南洋国的海空军,而面对英国人的军舰飞机,如何减少伤亡并取得最大战果,便是研究的重点。
当然,发动此次大战役也有一些其他的优势。比如说秘密出动南洋国军队,这会让英国人对原来兵力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还有郭支队虽然拥有了大量的日式装备,但一直采取的是游击骚扰的战术,对火炮、高射炮等重武器的使用采取了限制,这也会让英国人产生麻痹的心理。
战役应在雨季发动,且应在夜间发动进攻,利用夜色和雷雨减少英国飞机轰炸所带来的威胁;派出南洋国的一个师作为主攻,调集炮兵,利用日式火炮进行掩护;派出小型机动船只和蛙人在河道深处布设水雷,并在河道两侧埋伏人马,等英舰进入后,将大量的真假水雷混杂在一起,封锁河道出口,甚至可以用沉船堵塞河道……
三个月的准备时间,黄历下了死命令,不仅是给郭益南的,还有参谋总部,必须在三个月内做好所有的准备。在一九四八年马来亚联邦宣布成立之前,一定要彻底解决英属北婆罗洲的归属。对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在马来亚,英国人退出只是时间问题,但以何种方式退出,这由不得英国人作主,起码在英属北婆罗洲是这样。
当然,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便是让郭支队与马共公开划清界线。美国已经意识到战后和苏联不再存在共同敌人和利益,因此在政策方针上越来越明显地有抗衡苏联的倾向。成立一个新党也好,将纲领和宗旨阐述出来,公之于众,消除美国可能的插手,以及支持英国人的举动。这些都是表面问题,等到英国佬退出,在与南洋国合并的过程中,一切都会得到解决。
在英属北婆罗洲采取的是战斗和流血,而对新加坡则采取一种平和的斗争方式。利用新加坡占绝大多数华人的人口优势,一方面抽取华人填充南洋国,一方面开始在新加坡发动请愿示威等行动,同英国派驻的总督分权,一个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在星岛开展着类似不合作方式的自治运动。而在民丹岛建立起的训练基地,则为新加坡准备着一支将来的治安部队。
时间跨过了一九四七年,坤甸船坞已经能够制造千吨舰船,并定下了另一个目标,最迟于四八年要生产出五千吨级以上的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