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交换(3 / 5)
密集的正面、窄狭的区间、很高的冲击速度,极大的冲击动量。就凭这种战术,他们已经征服了辽阔的空间。没见过这样战阵的人,势必会发生很大的内心恐怖。因为他们几乎在眨眼之间,就冲到了面前。但在面对拥有强大火力的美军时,这恰恰象飞蛾扑火般地自取灭亡。
在守卫瓜岛的美军眼中,日军的进攻总是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方式,同样喊着“万岁!”,也同样被打退。如同周期性的海潮,蓄能,上涨,到达高潮线,最后,无可奈何地退潮。
他们这种简单的战术,使瓜岛美军的防御大为简化。大炮的全部火力都倾倒在鬼子的冲锋队伍中,把这片地区真正“饱和掉”了,而预备队在随时准备反击突破防线的日军。日军越打越疲,美军则越战越勇。
显然,单纯凭勇气的白刃战术已经彻底破产了,关东军在诺门坎事件中领略过优势火力和坦克的厉害,却因为太平洋战场上初期的胜利冲昏了日本人的头脑,他们还在回忆着在巴丹四万日军歼灭十二万美菲联军,山下奉文用两个师团就解决了马来亚和新加坡十万英印部队的辉煌战绩。他们认为一个夜袭插入敌阵,再来一个白刃格斗,美国佬就会垮下去。
“詹森说丛林战是一个新课题。日本人总吹嘘他们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在马来亚和缅甸把英国人打得一败涂地。”泰丽解释道:“瓜岛之战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丛林战,而卡尔逊中队在菲律宾的失败便证明了这一点,而你,却取得了成功。”
卡尔逊,有所耳闻,黄历轻轻敲击着椅子扶手,斟酌着措辞。
在一九三八年前后,美国大使馆参赞、退役军官卡尔逊奉罗斯福总统之命深入中国战区考察八路军战略战术,为美国是否决定援华提供重要参考。当时,八路军的条件很困难,全靠自力更生,卡尔逊不相信他们会胜利……
到1939年十一月,日军名将阿部规秀的第二旅团在莱源黄土岭被歼九百余人,而且阿部中将也被打死的消息,使卡尔逊大吃一惊。卡尔逊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又第二次考察访问了晋察冀,从此对共产党的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的方法佩服之至。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高歌猛进,占领了广阔的土地。纳尔逊立即上书罗斯福总统,请求派一支部队给他,由他带领到菲律宾战场去打游击,罗斯福总统认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卡尔逊却信心百倍,认为,按照八路军游击队的办法,定能取得成功。在卡尔逊一再坚请之下,美国军方派给他一个中队,用潜艇送到菲律宾海岸,而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