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 形势变化(2 / 3)
是国共两党进行摩擦的事情。”武秀兰苦笑着解释道:“咱们二十二路军大本营那里也是吵得很凶,好几个命令脚前脚后地下达,弄得咱们无所适从。”
随着沈栋和武秀兰的讲述,黄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1938年后,中日在正面对抗战场上开始沉寂下来。战前日本对中国的企图是:陆军要求得到中国华北做为对苏作战的基地,海军要求得到中国华东华南一带做为对东南亚进攻的基地。在瓜分掉有用地区后,战略价值不大的中国西南腹地则靠轰炸等手段迫使国府承认这种侵略并采取亲日政策。
现在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中国首都南京已占领,华北也成立了日本扶持的政权,日本此时的政策也随之成为迫降国民党、巩固已有领地。日军并非不希望吃掉全中国乃至亚洲,但以其人数相对之少、力量难以兼顾,其战略是一步步吞食。这样,正面战场虽然还有大的战役,但整体上进入了相持阶段。
随着正面战场逐渐稳定下来,日军调兵华北华中,进行巩固占领地的军事行动,大的战事暂时没有,国府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政策发生了转变,敌后抗战形势便更趋于复杂,一幕幕同室操戈的悲剧在中国大地上不断上演。
1939年2月,国民党河北民军司令张荫梧策动八路军二支队队长柴恩波脱离冀中军区,扬言“拥护鹿主席,统一河北行政”,文安、新镇两县归他管辖,直属省政府,表示投靠国民党,旋即共产党八路军的715团1营和3分区部队在文安以西以平叛为名击溃了柴恩波所部。
以此为标志,华北的国共武装摩擦日剧,而且,理由都冠冕堂皇。你说他游而不击,吞并友军,不服政令;他又说你不事抗日,专搞摩擦,破坏国共合作。
作为国府武装的二十二路军也不例外,赵维光和白春国反对同室操戈,副司令宋雨田在赵天豪等人鼓动下,却要抽调小分队回来,向共产党武装进攻,原来分裂的苗头终于难以弥补。
黄历苦笑着摇了摇头,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说谁对谁错,都是为了自己团体的利益,置国家危亡、民族仇恨于不顾,实在令人痛心。
“黄大哥,你说,放着日本鬼子不打,却去打内战,还象他妈的打了鸡血般的兴奋。”沈栋忍不住张口骂道:“还要咱们回师配合,脑袋让驴踢了。难道要咱们冲破敌人的包围,跋涉几十里、上百里去打内战?”
“小分队内部也有骚动了。”武秀兰担忧地说道:“黄大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