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城内追与逃(3 / 4)
的。举例来说,卢格P08、勃朗宁M1903、南部1904年式等手枪都有带此类枪套的型号,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手枪都有追求远射程的倾向,M1896驳壳枪的最大表尺射程达到了一千米,尽管它的射程远远达不到。
当然,驳壳枪接上枪套抵肩射击时精度有很大提高,实际有效射程比一般单手射击时翻了一番有余。
一群拎着枪的家伙从斜角的地方奔了过来,黄历端枪瞄准前面那个领头的日本宪兵,扣动了扳机。他不是要守在这里,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他要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拖着他们向另一面,好掩护李振英等人的撤退。
呯,呯,呯……敌人发现了目标,立刻分散开来,各找掩蔽物,向黄历射击起来。
黄历举枪还击,他的肩射盒子枪射程远,枪法准,几个蹦跳着想要靠近的敌人都倒在了他的枪下,但敌人并没有溃散,一来是人多,撂倒几个不显眼;二来是邀功领赏心切,再加上有鬼子宪兵督阵,所以他们不能后退。
黄历把弹夹打光,又换上了一个,翻身贴墙急走。走到一堵砖墙下面,将枪背在身后,一纵身,双手扳住墙头,又用脚一点,一弓身子,就上去了。他没有再往下跳,踩着墙头就往另一条街方向跑,他跑很快,一口气就到了另一个墙角。他翻身跳下墙头,不走胡同,而是翻墙又穿过几层院落,惊得人家关门闭窗,惊叫连声。
激烈的交火引来的大批的宪兵和警察,他们在胡同、小巷里搜索着,叫嚷着,蹿来撞去,枪声不断,即便是突然窜出来的狗,也让这帮家伙连连开枪。
混乱,黄历就需要这样的混乱,他迎面遇到了十几个敌人,还没等那边的敌人叫唤,一颗手榴弹带着“丝丝”的轻响从天而降,“轰”,手榴弹在人群里爆炸了,惨叫声一片。等到硝烟散去,没死的敌人又不看不见对面的人影了。
黄历又飞快的掏出了两颗手榴弹,一边跑一边支起耳朵听周围巷子里的动静,鬼子的皮靴会发出一种轻微的“塔塔”声,他的观察力和听觉极为敏锐,能够判断出周围是否有敌人,或者距离自己大概有多远。
在巷子的拐角处,一个日本宪兵刚刚探出头来,“砰”黄历一枪正中其额头,一阵哇啦哇啦的大叫后,一群人嚎叫着冲了进来,黄历侧身贴墙而立,用电线杆遮掩着自己,并立刻将扯掉手榴弹的引信,让两颗手榴弹“丝丝”的延时了片刻后才丢了过去。这样手榴弹将在敌人的头顶上爆炸任何炸弹悬空爆炸时的威力要比落地后爆炸的威力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