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闽系海军!(2 / 3)
地。清末民初,全国海军被闽人所垄断,上至总长、司令,下至士卒、杂役多为闽籍,闽系海军成为中国海军的代名词。而所谓“闽系”,实际上又可称为“马尾系”,绝大多数人是受马尾船政前、后学堂教育后步入海军的。马尾船政学堂采用英国海军学制,招训14岁少年入学,多由海军内闽籍人士推荐,施以8年海军军官养成教育。从清末沿袭至民国时期,始终未变,闽籍人士渐集渐众,闽系海军根深叶茂,他们控制了海军各级权力,以厦门、福州作为活动中心。至1932年,由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闽系海军的势力:以军官为例,闽籍占710名,江苏50名,浙江20名,广东19名。
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原由闽系把持的中国海军实际上“一分为三,三足鼎立”。这三系分别为闽系,粤系,东北系。后来老蒋为了培养自己的嫡系海军,于是海军又横生一系:“电雷系”。老蒋找到闽系海军死对头原“中山”舰舰长欧阳格,拨巨款在江阴构筑船坞、校舍,成立“军政部雷电学校”,由蒋自兼校长。蒋对电雷系百般关照,对其他派系则倾轧打压,克扣军费。这四大派系勾心斗角,难有宁日。迄今在台湾海军各部队的礼堂里大都挂一块巨匾,上书“四海一心”。其典故就源于国民党海军传统上分成四个派系。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海军与全国军民一道抗敌!期间,由陈绍宽指挥的江阴阻击战,英勇惨烈。为保卫南京,海军仅留少数舰只防御青岛、闽江口和珠江口,大部分舰只驶入长江,由于缺乏制空实力,海军部忍痛将最大的巡洋舰“海圻”、“海琛”等35艘舰艇和商船自沉于江阴,并征集大量民船满载砂石等自沉江底,形成江阴阻塞线,防止日本海军沿江直犯南京。1937年9月22日后,日军出动数百架次飞机猛炸布防江面的中国舰队,中国海军官兵浴血抗敌,可歌可泣,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极其悲壮的一幕,其壮观和惨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罕见的。到1937年10月底,中国海军舰艇主力丧失殆尽,残存的舰只向长江中、上游转移。
陈绍宽作为后期闽系海军的领军人物,为中国海军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2年1月,任海军部长。决定福州海军学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请英国海教官到校任教,培养出数百名毕业生。先后派出数批海校留学生,为海军培育一批骨干力量。在出任海军要职的几年中,对建设海军,争回祖国版图、测量权、引水权以及造就海军人才等。正是看中了陈绍宽在海军的威望,刘昊才决定请陈绍宽出山为自己打造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