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疯狂计划(二)(2 / 4)
医治国家、拯救国家,下等人才为人看病。一言以蔽之,治病救人的医生,在古代不过是下等人而已。
算学和医学都属于杂学,地位几乎还不如医学。医者还可以通过为人治病获得声誉,赚取诊金,而算学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很少能够用得上的,能被人想起的自然是寥寥无几。所以在北宋时,研习算学的人无非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四书五经的正途上确实没有什么造诣了,在科举考试中屡考屡败,最后心灰意冷,对儒学正宗彻底死心,不打算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想换一个门类看一看。算学虽然地位地下,但是毕竟研习的人少,国家也有专门的算学专科学校,若是能考上,也能相应得获得个一官半职。虽然说通常算学生担任的都是芝麻大的小官,但是芝麻再小毕竟也是官,也是领取国家俸禄过活的人,虽然不能和那些儒学正宗进士科出身的官员相比,但是比起庸庸碌碌的平民百姓,还是要强上不少。
第二种人则是从小就喜爱算学,完全无意于仕途发展,只想专心研读自己的算学学问。在这种眼里,什么儒家经典、道家典藏、佛家文牍都是狗屁,只有算学才是正途。只是这第二种人相比第一种人来简直是少之又少,几乎属于凤毛麟角,能碰上一个算是运气,能碰上两个就是奇迹了。
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一些人当算是奇迹中的奇迹,他们身兼儒家经典与算学于一身,精通各种学问,却以儒家经典为安身立命求官之本,把算学当做是一种闲暇时间消磨时光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奇迹中的奇迹也不是没有,比如被江逐流拉入圈套最后贬谪到崖州任司户参军的丁谓可算是其中一个。
这样说起来,就不难理解江逐流在这几日内见过的面试算学教习者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老头子了。第一种占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把全副心思用在研读儒家经典上,打算通过会试、省试、殿试连过三关,高中进士,从而加官进爵,寻觅到颜如玉、黄金屋。这些人即使是屡试不中,也不会放弃改弦易辙,去研习算学,只有当年纪一大把的时候觉得实在无望了,才会想到算学这种歪门邪道的杂学。第二种人,虽然自小就研习算学,但是因为本来就非常稀少,江逐流碰不上也不奇怪。至于第三种人,儒学算学皆都精通,自然是专注于仕途发展,又怎么会到江逐流这里谋取一小学教习之职位?
无奈之下,江逐流只好退而求其次,这些算学先生年龄大就年龄大点吧,只要脑筋不迟钝,思想不僵化,能够接受江逐流带过来的新颖的现代数学概念,不抱住老祖宗留下的家法不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