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论战大会(3 / 6)
下咽。自古以来,盐业是最赚钱的买卖。
以往齐国也开了两个盐场,但齐国与汉国为敌,普天之下只有西楚国是朋友。但楚国的海岸线也长,根本就不需要齐国的盐,都是自个生产。齐国盐场晒出的盐,只有留给自家使用。
如今形势变化,齐国已纳入大汉版图,齐国的盐就可以卖到急需盐巴的关中,巴蜀,魏国,赵国等地。只要大灶一开,那银子得来可说是源源不断。
有人会说,现在普天下到处都在打仗,关中巴蜀等地的粮食都要输送到前线给那刘邦的大军,哪还能买到粮?
军队的粮食都是老百姓留下口粮之后的剩余,韩淮楚盯的是他们家中用来过生活的粮缸。一手交银子,一手交粮食,老百姓绝不会吃亏,总是愿意。
韩淮楚考虑成熟,立马将这主意对军师蒯通一说,深得蒯通赞同。于是招募灶丁,在海边建起了十个盐场,每日晒盐。
官买卖就是好。韩淮楚的这盐业贸易线立马开拓出来。一担担白花花的盐巴变成了黄澄澄的铜钱,又换来一担担的大米小麦。军民们不用再每日吃粥,都能吃饱饭。照这个势头,不出一年,齐国就会变成天下最富有的地方。
有了钱,韩淮楚就用来重建家园。遣人往近乡招集工匠,好言安慰,拿出银子,使其修筑房屋,解决难民的居住问题。那在战火中毁弃的城郭,又一座座耸立起来。
这个年头,管你是不是侵略者,只要能让老百姓吃上饭,就是百姓的恩人。韩淮楚能解决温饱问题,百姓的日子比田氏为王时还过得好,就是齐国人心目中生生父母。齐人对汉军的仇视渐渐消弭。
老百姓吃饱饭过上安康的生活,就不肯出来造反。齐地的反叛,自然而然平息。
※※※
自古以来,最反动的不是平头老百姓,而是那些读过书的文人。齐国人的舆论导向被他们操纵,唆使齐人造反的也是这帮人。
稷下学士,战国时期曾经群星璀璨,有过孟子、荀子,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一干大师级的人物。坐而论道,百家争鸣,齐国遂“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而今稷下学者依然众多,那名士安期生就是其中代表人物。田氏历代君王在位之时,对他们都十分礼敬,齐国朝廷上文臣十有八九来自这帮人物,都是地位尊崇待遇优渥。
平定天下靠武将,治理国家靠文臣。现在齐国百废待兴,总不能靠汉军营中那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夫把齐国搞定。于是韩淮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