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游子归心(2 / 6)
杨焕雄目光落在子卿身上,子卿沉吟片刻笑了说:“这个好办,我家的司机的孩子原是给那个校长拉过车的,让他去替你们说和一下。”
“那敢情好。”
子卿记下孩子的名字信息,嘱咐牛牛娘明天下午带了牛牛去那个学校找校长。
当子卿将兜里一根名贵的金笔送给牛牛时,牛牛死死的握了如获珍宝。看到牛牛那激动得泪水汪汪的眼睛,子卿相信,孩子肯定不能识别这笔的珍贵,但是他握住了求学的希望。
兄弟三人就趁了夜色回饭店。
子卿做了回善事,心里很高兴。
“那个大婶真固执,不肯收这钱,若不是穆哥想到了鸾芳那间贫民学堂,怕这孩子还不能上学呢。”
“中国人很怪的。穷,但是有志气,几千年的文化,饿死迎风立,不吃嗟来之食。牛牛家也一样。”七爷感慨说。
“怕今天晚上,就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于远骥说。
“但只是一个孩子,奉天城这样的孩子很多。中国连年内战,百姓流离失所,像牛牛这样穷得读不起书,吃不起白薯的孩子数不胜数。”杨焕雄说:“这些孩子都是中国的将来。”
第二天,子卿打电话交待了鸾芳安排牛牛入学的事,开心的同穆教官带了于远骥四处游玩。
在酒楼吃饭时,楼下一个摊位挂满了春联,一个老先生在书春。
“字写得不错,有功力。”于远骥赞叹。
“呵呵,于秀才夸赞的字真是难得呢。”小七诡异的笑。
子卿却接了话茬叨念:“不知道要抄多少回《曾文正公家书》才练出来呢。”
于远骥看了眼小七,指了他笑笑。
小七就立在楼栏杆向下望,嘴里却感叹:“又快过年了。没年这个时候,家里就要写春联了。我家里里里外外这么多院子,那要写的春联可是多得堆起来。有次腊月二十九,我在家里带了侄儿写春联。偏巧那小子那年十二、三,正是调皮贪玩的年纪,写着写着,心就野得看了院里弟弟们放炮了,那落笔都开始糊弄。警示他一次好了阵子,但不一会儿又分了神。我见了就急了,一把掀了他在桌上,抄了镇纸就打。那镇纸是铜的,我也使了些力气,不多时皮肉都打出血了。不许他哭,他还咧咧,我嫂娘就赶来了,心疼得伤心的搂了他去。那次过年的几天,他的屁股都沾不了凳子。于哥你总夸那小子的字写得不错,都是这么练出来的。其实想想很多事也不公平,我哥好几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