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打五十(3 / 8)
戴的。”翟銮说:“这是天下读书人秉持的所谓的公理和人论大礼。”
“人伦大礼,是啊,大礼,就这么一个礼字,大臣们已经逼得朕不能于先帝团聚,现在又将主意打到朕儿子头上去了。”嘉靖一想起大儿子,面上就是一片嫌恶:“朕看朱载菟好象就是一个傻子,话都说不全,两三岁大了,一见到人就傻笑,哪里有一点做天子的模样。可是,朕对内阁和六部的人也怕了,朕今天与其说是问你两个孩子哪一个可以做太子,不若说是在问你,究竟朕应该选择向群臣妥协还是选择……这已经不单单是立一个太子那么简单了。你说,朕立谁为太子的好?”
“都好。”翟銮本以为皇帝今天招自己是问一下河工这个案子,却不想竟然说到储君问题上去了,他也只能实话实说,想什么说什么。
嘉靖有些发呆:“怎么都好?”
“是都好。”翟銮回答说:“若选择大皇子做储君,也是一件好事。大皇子性格淳良,将来定是一个宽厚的君王,必将得到百官拥戴,可保持政局的稳定,可这却不过是一个守成之君;若立二皇子为储君,将来继位之后必将于群臣有一次大冲突,可以二皇子聪慧,必将是一代继往开来的明君。”
嘉靖听了这话,半天才道:“也只有你敢在朕面前说实话了,黄锦、孙淡如今都是各坏心思,不可信任了。”
他叹息一声,面色突然一片潮红,大口地喘息起来。
翟銮有些担心:“陛下,是不是传太医过来。”
嘉靖从身上摸了一颗红色丹药吞了下去,只片刻,他脸上的红色突然退去,变成了正常颜色:“不用,朕刚才是走火入魔了。翟銮你准备一下,以礼部左侍郎身份入内阁行走。”
听到这话,翟銮心中剧震,照这样看来,自己是快入阁了。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内阁只四大辅臣,其中杨首辅年事已高,可以预见,在未来两年会荣幸致仕,杨一清之所以入阁,估计就是来接替杨廷和的,也只有他才有足够的资历和威望出任元辅这个要职。
至于蒋冕,年纪比杨廷和还大,如今已经有点昏聩的迹象,估计比杨廷和还早退休。
而毛记是混一天算一天,大家都当他是一个隐形人。
如此看来,未来两三年中,内阁都需要补充进一大批新人。
而按照大明朝入阁为相的规矩,需要是翰林院出身,并有朝臣公推和皇帝点头。依照这两个硬性条件一卡,其实未来几十年嘉靖朝内阁人选呼之欲出。不外杨一清、杨慎、王元正,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