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典型防御战(4 / 6)
身躯极不相符的敏捷动作往旁边一拐,抢车位一般在跑道附近各自寻找位置。这时候,留在机场上帮忙装卸物资的伞兵们可就忙坏了,而军官们显然对于油料和弹药临时堆积在跑道旁的状况十分不满,在他们的大声催促下,留在机场附近的所有人都加入到了搬运大军的行列——整箱整箱的弹药被送往四周围的阵地,子弹、手榴弹还有夜战必不可少的地雷和照明弹。
这座野战机场的场地实在有限,而战况所需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物资装卸,以至于刚开始的有条不紊的景象很快就被流水线式的起降、装卸所取代,一些运输机甚至在装卸货物的过程中也不关闭发动机,等到士兵们将机舱里的东西全部卸下,便直接返回跑道然后加速滑行离开!
果不其然,苏军第一次进攻结束后还不到半个小时,坦克的轰鸣声就从寂静的旷野中传来,隔着甚远的距离,苏军的坦克手们就迫不及待地用上了坦克炮,这些口径比普通步兵炮略小的直射武器,在使用榴弹的情况下也能够达到步兵炮的射程,更重要的是即便是BT系列的“薄皮坦克”也能够抵御普通火炮的弹片侵袭——夜战的环境下,德军炮手们可没有把握用无后坐力炮在超过2000米的距离上直接打中那些不断运动中的坦克。于是,来自苏军坦克的隆隆炮声成了战场唯一的主宰,而在远远超过机枪射程的距离上,德军阵地上所有的武器都识时务地选择了沉默!
“二排,重迫击炮组,以45度射角发射照明弹!一排,LG40炮组,装填穿甲弹,待目标进入500米后自由射击!”冯·布吕歇尔从堑壕中向各炮组下达了新的指令,其实这无后坐力炮最初投入使用的时候,只配备高爆榴弹一种弹药,而战斗经验表明,伞兵们在敌人纵深遭遇敌方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几率正在与日俱增。在不列颠,德军空降部队不止一次地与英军的“厚皮怪物”即马蒂尔达系列坦克交火,“铁拳”固然是一种有效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但区区50米的有效射程在战术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正因如此,新的穿甲弹被及时研发出来并补充到了一线部队,但由于无后坐力炮的作用特点,其炮弹初速较慢、弹体较轻,破甲能力相比于专门为反坦克研制的P39型75毫米炮明显弱了一截。一般情况下,只能在较近距离击穿轻型坦克,或是从侧后方威胁敌人的中型坦克——在华沙和奥尔什丁,装备LG40型无后坐力炮的德军伞兵部队未能够在最后的巷战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这也与苏军集中投入中型和重型坦克攻击城区有着莫大的关系!
开香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