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13 / 15)
击沉的外舰。经过一番努力,到4月20日晚10点30分,紫石英号便以基本整修完毕。威士顿海军上尉随即下令抛掉部分物品甚至包括十吨燃油以减轻重量。经过几番折腾,至次日凌晨1点左右,紫石英号终于从你摊上挣脱出来。随后,紫石英号就以八节的航速躲到了距离搁浅处约三公里的江面上停泊了下来,虽然此时紫石英号已经恢复自由,但是,在前面的炮战中,舰上的中国领航员被打死,加上仅以紫石英号此时的火力,显然不足以压制来自北岸的炮火,在这种情况下,紫石英号当然无法自行逃跑,威士顿上尉采取不刺激中方的行为无疑是很明智的。
第三次炮战
在紫石英号进行自救的同时,已从香港赶到的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海军中将的座舰重巡洋舰伦敦号已经与原在上海的黑天鹅号护卫舰会合,并向长江上游缓缓驶去。按照梅登中将最开始的计划,他将以伦敦号的八门203毫米重炮压制我方炮兵阵地,掩护黑天鹅号拖带紫石英号。在获知紫石英号已经脱困之后,拖带的任务便已不需要,伦敦号与黑天鹅号将共同压制我方炮火,为紫石英号提供护航。看来梅登中将全然没有考虑过如果他的重炮不能压制住北岸炮火又该怎样。我们可以想象,梅登中将仍然把中国视为那个只要一小支装备良好的外国军队,就可从广州打到北京的中国,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107年前就在这里附近江面上的一艘英舰上签订的那个条约;是23年前在这条扬子江上游万县江面上他的海军前辈射出的连天炮火……4月21日,伦敦号与黑天鹅号驶离江阴,此时,江阴一线属于我第三野战军十兵团23军的作战地域,为支援渡江作战,23军的作战地域配属有特纵炮6团的两个营(均装备有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加上军、师所属的山野炮,共有75毫米以上重炮50门。当日清晨,23军各前沿阵地发现了这两艘英舰,各级指挥员立即上报,4月21日8点30分,粟裕、张震两位将军致电中央“请示如何处理”,下午6时,中央的回电“凡擅自进入战区妨碍我渡江作战的兵舰,均可轰击……但如该外舰对我渡江在实际上无妨碍,则可置之不理”。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理论上,在4月21日晚6点以前,我军各前线部队实际上无权主动出击,但可以还击。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在发现英舰之后,炮6团团长马达卫(同时兼任23军炮群指挥)便一方面上报兵团,另一方面命令下属尤其是直接面对英舰的1营3连(连长肖永福),做好战斗准备,在此同时,23军阵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