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潜艇的价值(上)(6 / 7)
的袭击多少弥补了中华军队在战场上的损失。然而更重要的是,这竟使盟军在尔后使用水面舰只运行“东京快车”输送任务时,行动更加谨慎了。
盟军也常使用潜艇支援所罗门群岛的作战,但是,潜艇的任务不是竭力破坏中华军队的海上补给线,而是集中全力去袭击太平洋战区攻击舰队的战斗舰艇。既然在这一海域出现了盟军潜艇,中华就不得不把准备派到其他海域的兵力集中用在这里,以便大力加强对潜防御。
例如,中兴十六年4月,中华军队一支护航运输队从菲律宾驶往瓜达尔卡纳尔岛,在航渡中遇上盟军中的日军潜艇群。这支护航运输队除有严密的警戒外,还有两艘护航航母和许多巡洋舰、驱逐舰等对其进行掩护。
把日军的这种潜艇战术称为狼群战术或许是不适当的,因为它们既不进行协同攻击,也不在一个战术指挥官的统一指挥下行动。
一艘近万吨的护航航母和一艘外围护卫舰,先后遭到鱼雷攻击,鱼雷攻击的时间间隔约10分钟。结果,护卫舰受到重创,护航航母起火燃烧,人员弃舰后沉没,护卫舰破损严重,在尚未进入浮船坞前就沉没。
反观日本潜艇部队,在反潜驱逐舰和反潜直升机的联合打击下,损失了近半的潜艇。
这次日潜艇袭击有一个重要特点值得注意:他们丝毫没有去触动护航运输队。因为日指挥官深信,只有军舰能够代表海上的战斗力,唯有军舰是值得袭击的目标。
此后,在所罗门群岛争夺战中,日本潜艇部队只击沉2艘战斗舰只:一艘是在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被击沉的济南号驱逐舰,另一艘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被击沉的新疆号巡洋舰。
中华潜艇部队在所罗门群岛争夺战中担任战略支援任务,即在特鲁克、帛琉和腊包尔等基地附近设伏,以袭击出入这些地区的盟军水面舰只。
此外,它还负责监视俾斯麦群岛及其附近的海峡,并对沿巴布亚半岛向前推进的麦克阿瑟部队进行支援。这样部署可使中华国潜艇根本不进入作战海域,从而大大减少潜艇遭受己方水面舰艇误伤的危险。
这是一项重要措施。飞机和水面舰艇一发现潜艇,就实施攻击,往往是打完再说。由于识别信号方面的失误,中华军队至少已有2艘潜艇遭到己方飞机的扫射和轰炸,另有5艘潜艇受到己方水面舰艇的炮击。所幸并没有悲剧发生。
像这样的情况,在美国潜艇部队中,到是常事。因为中华的潜艇的威胁太大了,一旦声纳发现可疑目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