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合成化部队(5 / 7)
满着了机枪的步兵战车俨然成了中华的轻便移动堡垒,他们用厚实的装甲和沙袋堆挂在车身两旁,而车载火力却是极其凶悍的扫射着四下里的点点废墟。
此时进攻干巴鲁的主力,多了一支中型机动步兵师。利用运输机的快速投送能力,对伞兵空降后,进行战斗支援。
不过的看的出来,中华似乎也有些顾忌,毕竟着巷战不同于野外进攻作战,轮式装甲战车防护性较差的这一点在巷战这种最能够得到体现。盟军的反坦克火箭炮和反坦克地雷,都有可能会直接将这些防护性较差的轮式战车直接的轰上天去。
也正是由于顾忌,陈绍很早就学着驻伊美军对“斯特瑞克”战车所作的那样,也对他们的轮式步兵战车焊装上了防护栅栏,用以阻挡RPG的袭击。
原先的中华战车车体上嵌入式车载空调和发动机消音器的防护上,一直是采用的网状防护罩,这显然是整车防护的薄弱环节。而红警步兵系列战车则是一改了往昔弊端,采取了类似于欧美地面战车所广泛采用得百叶窗式倾斜边条组合装甲。这样不仅仅有了更好的防护能力而且又不影响散热空气的内外交流,大大提高了整车的防护性能。
不过就便是这样,当红警轮式步兵战车进入一片瓦砾的干巴鲁城的时候,中华士兵们还是给予这种中型化的轮式机动车辆做好的防护准备。陈绍还把后世以色列人在加沙地带的土发明也被拉了过来,这种在车体上挂装厚实装甲防护、对垒沙袋的方法虽然使得整辆车看上去丑巴巴的,但却使得战车侧面、后面可以对于得了12.7毫米机枪弹的扫射。
焊装防护栅栏,这种在后世由驻伊美军在伊拉克所发明出来的、又名“栅栏式装甲附加模块”的理念的确使得战车在防护反坦克火箭弹的方面,有了大大的防护性能。甚至在一段时期内,驻守车臣的俄罗斯军队也在他们的BMP战车上附加上了这种看上去和笼子差不多的玩意儿。所以方法似乎土了点,理念也很是简单,就是一个词“隔离”,但效果的确不错。
对于躲藏在废墟掩体内的盟军士兵们来说,这些轮式步兵战车上的30毫米火炮俨然是他们最大的噩梦制造者。火力极其凶悍的30毫米机炮可以用他们那宛若毒蛇红信样的火链一次次舔舐废墟之间的残砖碎瓦。次口径穿甲杀爆弹对付掩体实在是太过残忍了。
很多倒霉的盟军士兵便是在他们自认为很是安全的掩体之内,便洞穿而入的次口径穿甲杀爆弹给炸得血肉横飞的。根本形成不了什么像样的抵抗,便是悲惨的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