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刹不住的马车(3 / 6)
的烦恼。
确实,美国国务卿访华期间,已经跟同样在远东的英国外交大臣碰面,并初步达成了共识,美国有意加入协约国,向同盟国宣战。
只是,美国虽然有了这个意思。但是毕竟还没做好准备,按照威尔逊总统接到陆军将领们的反馈消息,想要以战前三万多的陆军为根基,在扩充到十万的规模还没消化完之前,再行扩兵百万,恐怕没有一年的时间不能成军,没有一年的时间不能形成战斗力。
也就是说,现在美国若是因此愤怒向德国宣战,仅靠他那十几万的陆军,送上欧洲连给德国塞牙缝的资格都没有。
美国人迅速的向德国发泄了自己的愤怒之后,得到的依旧是德国人生硬的回答,‘无限制潜艇战’绝不可能结束。
发现了德国人态度改变后,美国高层慌张了起来。
欧战从爆发到现在,已经快3年了,除了美国人赚得盆满钵满外,欧洲各国均已经筋疲力尽。本来,美国人还打算再坐山观虎斗一段时间,彻底让两大集团把血流干。等到年底前后,美国完成了扩军之后,再以唯一的救世主的身份,加入协约国并一起打倒同盟国,轻松的分享同盟国的海外殖民地。
但俄国的革命打断了这个一厢情愿的愿望。
威尔逊为代表的美国高层发现,一旦俄德单独媾和之后,德国将面临三方面的好处。第一,德国原本用于东线的百万大军将被解救出来,可以部署到西线,对英法形成压倒性优势;第二,俄国或许会向德国妥协,并将与其相邻的领土割让出去。而这些领土都是俄国最富饶也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德国从俄国割去领土和最重要的工业资源,有利于强化德国的资源获取能力并且足以改变战略平衡。
第三,德国和俄国媾和后,以远东那个政府的亲德态度,他们国家的态度也很可能产生变化。而一旦中国做出了表态,从中国通往德国的物资输送线就被打通了,德国可以从中国源源不断地获取战略物资。实现战争的长期化,立于不败之地,而中国虽然不是同盟国成员,但素来对德国关系密切。
一旦德国获得这3方面的优势,将极大地改变战略平衡并可能影响欧战走向。在战争期间,美国虽然保持着中立,同时也并不拒绝向德国提供物资,但由于制海权为英国所控制,事实上只有协约国集团才能从美国买到东西。在商品交易中,美国人赚到了大钱,而且还让英法负下了巨额债务。假如英法崩溃,这些利益便收不回来了,因此,从美国的利益来说,上上之选是欧战继续保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