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拖(4 / 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部赫赫有名的法案叫《捕获法案》。根据这部法案的相关规定,德国潜艇在执行任务前,首先需要准确识别拟攻击目标,这就要求潜艇必须浮出水面,派遣艇员登上目标船只进行检查,从而确认对方是否属于合法的攻击目标。只有完全确认目标属于可攻击对象后,德国潜艇才可以将其击沉。在击沉目标之前,必须确保给予对方全体船员逃生的机会,必要时还应当给予一定的帮助。
但是,在德国潜艇履行上述规则时,其自身的隐蔽性、突然性等战术优势就几乎完全丧失,所以德国潜艇在欧战之初一直战绩平平。在这种极富理性和人性的规则约束下,德国潜艇对协约国民用船只“秋毫无犯”。
但是,德国海军部很快颁布了一项新的法案,要求本国海军潜艇不必顾忌《捕获法案》的约束,采取更具有进攻性的战术对付所有的(无论是协约国还是中立国的)商船,一经发现全部击沉。根据这一新的法案,为了防止目标的逃脱,德国潜艇可以在潜航状态下发起攻击,从而大大提高了杀伤效果。德国政府高层中也有人反对该项法案,包括首相贝特曼·霍尔维格、海军参谋长冯·波尔海军上将,他们担心这种做法将会激怒中立国,特别是美国。
于是,在15年底美国提出警告后不久,德国潜艇便重新被撞上了枷锁。
李汉现在最想做的就是为德国的海底狼群解除这道枷锁,时间到了1916年,因为大型战舰被英国皇家海军主力逼迫停在军港内无法出动,德国人意识到了继续制造战舰短时间内也无法打破英国人的海上包围圈。于是,他们分出了一部分的船厂用于制造U潜艇,到了16年8月,德国人已经造出了107艘U潜艇。比历史上的17年年初还多出了将近三十艘。
这支庞大的海底狼群一旦无所顾忌,短时间内便将重创协约国及美国的海上力量。
美国的工业肌肉实在是太强大了,若是能借德国人之手,让美国的一战损失更惨重些,何乐而不为呢。
国内也有很多的事情分了李汉的精力,国防军在战争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很多高层将领的指挥意识还停留在单纯的指挥步兵围剿山贼,以及国内的步兵奔袭上。步兵与战车的配合,步兵与飞机的配合,一三式步枪过重、拼刺刀能力太差等等,一场大战暴露出了仓促成军的国防军不少的问题。所幸现在留给他的时间还很多,他来得及去一点点的理平。
新德里的中、俄谈判依然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