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动荡(4 / 6)
也许有些人会指责,拿着李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指责他独揽大权干涉国政,尤其是总统凌驾于政府的训政期,更是不少反对者的有力证据。
但在国会之上,李汉已经详细的就‘军政’、‘训政’时期的必要性,进行了一番阐述。民国建立最初的阶段,中国内部动荡、外部不稳,为了尽快的统一全国,集中中国的力量发展国家,收拢全国军政大权于总统一身,维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必不可免的。
训政也是一样,现在的中国外部环境依然不好。洋人依旧在中国作威作福,中国依旧要履行前清时期的不少不平等条约,并耻辱的眼看着一部分国土被分裂,也只能干看着。因为当前国内的政党跟官员甚至法律都处于不成熟的时期,所以,一个强权总统以个人能力指责政治,带领跟指挥中国走向更正确的道路,是国民完全可以接受的。
是的,刚刚走出封建王朝的中国。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民主,国民反而更认‘皇帝’,历史上的袁世凯之所以会称帝失败,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北洋军的控制力下降,冯国璋、段祺瑞等的崛起,分走了他对北洋军的控制能力,同时南方的派系没能从他称帝中得到实质性的好处,自然要站出来反对他。
道理是最不怕辩的,因为只会越辩越明。
李汉也是考虑许久之后,才想通了一切,在国会内向众多反对他的势力摊牌。
李汉掌握着一手好牌,他根本不害怕自己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被打乱。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他对军队的掌握已经很高。原本派系分明并入国防军内的武装力量,都被他打乱重编,大量的投降的将领不是被他束之高阁,便是给了个有名无权的官位,已经彻底收拢了兵权。
而随着对革命的经济及工业的规划发展,加上军民分治等措施,也都沉重的打击了南方革命派跟北方的北洋派系。如今的争斗反而逐渐转向了政党之间的冲突,转向了各地议会甚至国会。虽然因此指责他声音越来越多,但这是好事。
现在就宣布结束军政时期是有些危险的,按照李汉之前的规划,军政时期应该在一战结束的18年前后结束。这样,有了几年的充足准备,他在国内的统治也将更加稳固的。不过,中俄战争的爆发给他提供了便利,现在在国内他的威望已经搞到让人无法直视的地步了。这是好事,虽然现在结束军政有些早了,但也能减轻一些人对他独裁的恐惧,免得一直在背后想着如何的从他手里分权,不断的给他下绊子。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