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2 / 6)
市场,并稳定自己的统治基础。须知这个时代,中国约莫4.6亿人口中,城市人口只占了少数。如果县级便勉强算作城镇,那么中国约莫有七千万到九千万左右的城市人口,而剩下的更多都在农村。
农村供销社便是他在那个时候弄出来的东西,只可惜,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生产力的不足!尽管在他的一意孤行下,农村供销社还在半死不活的在西南、西北十省支撑着,但是这个目前分布十省拥有了一千一百多家网点的供销社,现在每个月都要给他带来数十万的亏损。你道为什么,因为打从一开始李汉便打得是低价原则,将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低价出售给各网点,以供各网点平价出售给百姓。这其中各网点虽然承担了运费,但因为他们直接从政府名下的各实业工厂拿到的都是低价商品,所以就算是算上运费,他们还是有些赚头的。亏损,都被转嫁到工厂身上去了。毕竟是搞经济出身的,李汉曾经研究过供销社的亏损问题。很快他便明白了亏损的最主要原因——生产力不足。如果是仅依靠政府名下的那些实业去做,根本是满足不了农村市场的缺口的,而且规模上不去就不能降低成本,不能降低成本工厂赚不到钱,工厂赚不到钱就不能扩大,最终转了一圈之后,如果政府不掏钱扩大工厂的产能,就只能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变动,令各工厂亏损下去。
短时间内政府就算是借着欧战的混乱,不断向欧美输出新型毒品跟洗白假币赚黑心钱,但毕竟民国新立百废俱兴,国防建设跟教育等都是吃钱大头,政府不可能每一个部分都照顾到。所以,李汉便想到了国内还有更多的商人们。如果没有他插手,民国的经济繁荣只能持续几年。为什么呢,一来一旦欧战结束中国将陷入产能虚高的悲剧,第二才是欧美商品将重新卷土重来的打击。
一战之后,整个欧洲都被打成了废墟,重建也就意味着虚高更多的商品。所以,短时间内几年欧洲国家甚至美国,他们的注意力都在重建欧洲之上,并不是历史上毁灭了民族资本的真正原因。李汉认为,真正毁灭了民国资本的只有两个,低廉的日本制造的竞争以及本国市场的饱和。别忘记了日本也在欧战之中大肆的扩充工厂产能,这一切必然将随着欧战的结束而陷入产能虚高。欧美市场不再对日本开放,那么日本就只能去争抢东南亚市场及中国,尤其是中国。新生民族资本虽然有些底气了,但是规模跟技术都比不上日本,人家一打价格战,民族资本减持不了几年就要被抹杀掉。而且他们太过关注城市的需求,始终都没去正眼看过更广大的农村市场,这也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