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照会(4 / 7)
远东对德国人的胜利,来鼓舞国内跟盟友的士气。因此,国内断然拒绝了巴尔特提议的英军跟英舰退出英日联军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巴尔特得不到国内的支持,在远东事务上明显处于被动跟不利的局面。当然,巴尔特在外交上的能力自然不差,尽管跟民国新总统之间的接触并不长,但对于那位新总统的脾气和秉性他也更了解一些。他很清楚这位民国最高领袖是软硬不吃的民族主义者,他也许不会拒绝和你做交易,但绝对不会干明摆着吃亏的事情。青岛问题中国已有了一个解决预案,说到底还是英日两国不占理。因为这个国家已经同德国签订了协议,如果不是英日两国插手,按照流露出来的情报,德国人将在十月中旬将中方移交青岛部分驻防,全部军队撤出青岛将在十一月底。
要说那位新总统对于英日两国插手青岛问题不恼火是不可能的,巴尔特手下的情报人员向他报告,那位新总统为了收回青岛,已经在入主北京之处便开始同德国人进行磋商,私下里肯定签署了一些吃亏的秘密协议。中国人好名声跟威望,那个年轻人显然也是如此,不伦他私下里向德国做出了什么样的妥协跟承诺,但明面上收回了青岛,正好迎合了现在这个国家高涨的民意。这无论对于他所控制的政党进行的国会大选还是明年初的总统大选,无疑都是十分有利的。和平收回青岛,毫无疑问将使这个年轻人的威望更上一个台阶。
除了对那位新总统的亲德立场不满意外,毫无疑问巴尔特对于他的绝大多数表现都是比较满意的。在英国问题上他的态度在入主北京后开始软化,两国初步建立的默契,在一些问题上能够通过谈判保证英国的利益了。而且这几年来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已经令英国十分不安了,巴尔特是英国国内提议在远东扶持中国对抗日本的少数派骨干。
对于中国人收回青岛,巴尔特大体还是赞同的,在他看来最坏的结果是继续被德国盘踞,其次是被日本占据,最后才是被中国收回。当然,如果能让大英帝国占领就更完美不过了,只是目前不列颠陷于欧洲战争,无力也无暇过问远东的事务,这种理想状态只能是设想而已。前公使现在的汉口领事朱尔典在青岛问题上跟他的意见一致,他原本极力主张同意中国收回,但作为英国支持中国上述举动的代价,中国方面须答应开辟青岛为自由港,并且设立公共租界方便各国侨民聚居等条件。这些协议,中方明显有服软接受的意思。可惜伦敦的那些愚蠢的政客们没有将他和朱尔典这些英国在远东的外交官们的努力看在眼里,一厢情愿的以为凭借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