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青岛之战(二)(4 / 7)
,海湾东西两侧为崂山花岗岩形成的低丘陵,海岸陡峭,北部地势平坦,湾内无河流流入,尽管一直未得到开发,但崂山湾拥有成为一流港湾的潜力。
这么一处紧挨着胶州湾的地方,战前倒也罢了,当欧战打响英德交恶之后,它的战略重要性便尽数凸显,因此在欧战打响之后,中国、政府方面便开始缓慢增加崂山驻军,到日本向中方递交了外交抗议之后更是将驻扎崂山湾的驻军从老北洋时代的两个步兵连加一个炮队增加到了一个步兵团加两个重炮营,直接隶属国防军驻青岛驻军指挥。
英国人和日本人也没有吭声,一来,山东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中国、军队要在山东的调动跟增减换防,完全是天经地义。何况中德有关收回青岛的联合声明早在日本最后通牒之前便已经签署,说来英国默许了日本图谋青岛已是刺激了近些年来民族主义兴起的这个国家,尽管日本人有些不满意,但英国人担心过度刺激中国,可能再一次引起中国人对列强的敌视。如今西方列强各国都被欧战吸引,当年配合默契的英德俄法四个强盗国家现在已经走向了敌视。中国真要闹将起来趁机驱赶了洋人,就算是欧战之后洋人能够卷土重来,在远东的半个世纪的经营也要伤筋动骨一番。
英国人显然不知道中德双方配合到了什么地步,在事关青岛的问题上,两国之间的合作远超已经达成了协议共同攻击青岛的英日两国想象。不仅在物资补给上,中方政府承担了向青岛德军补给的重任,而且,调查局也跟德国远东情报机构的相关人员达成了配合,共同清剿日本间谍人员。
在中国人眼中,所有的欧洲人似乎长得都差不多,不管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意大利人,似乎都是从一个模子中铸造出来的。同理,在欧洲人眼中,亚洲人几乎也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他们根本弄不清楚中国人和日本人乃至安南人和缅甸人的区别。这种分辨能力的不足导致德国人面对日本间谍向青岛的渗透伤透了脑筋。在欧战爆发以来,陆陆续续有零星的日本情报人员进入山东境内,有的化装为小贩,有的装扮成商人和旅客,但目的都一样——探明德军在青岛的布防情况,为日军随后的进攻提供便利。
这个时代的日本间谍素质可谓十分之高,加上难以分清中国人跟日本人之间的区别,青岛德军担心其在青岛的防势会提前泄露日本,毕竟青岛最为德国租借地,一直都是华人跟前朝官宦、商贾云集之地,加上德国政府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得罪了中国,所以大规模逮捕的方式便不能进行,只能靠跟中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