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青岛之战(一)(4 / 6)
只剩下“莱比锡”号一艘轻巡洋舰。除此外就只剩下三艘雷击舰,五艘炮舰和三艘内河炮舰。战争爆发时,舰队主力“沙恩霍斯特”、“远东”、“山东”、“格奈森瑙”正在海军中将斯佩伯爵的带领下驶往德属加罗林群岛和南太平洋游弋,“莱比锡”号在墨西哥沿海“保护德国利益”,因此青岛港内地德国水上力量非常虚弱。
早在驻青岛地胶州湾总督府接到日本政府递交的最后通牒后就立即向中国领土领水内的德舰发布动员令,所有雷击舰、炮舰、内河炮舰都收回了胶州湾内,除此外德国驻华公使馆还向各处租界下达了命令,几天内德国驻扎在各地租界的驻军跟大量的年轻侨民都经各种途径赶到了青岛,开始着手于加强青岛防御。
青岛的外围防御线沿胶洲湾租借地边界展开,内圈防御线以青岛近郊的鸡貂山、俾斯麦山和毛奇山为核心,有6座主要的炮台,4座对海、2座对陆,共装备有4门280mm炮、2门240mm炮、4门210mm炮、7门150mm炮和4门105mm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mm炮和原属于清朝陆军的老式120mm炮。这些炮台及5座多面棱堡共驻扎有1350人,其地势居高临下,非常险要。
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元帅在20世纪初期曾担任过驻中国舰队地海军提督,他曾称赞青岛要塞道:“需要整整一个军的兵力,才能攻下这些要塞”。德国在青岛还驻扎有海军第3、第7陆战营2700人,包括8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2个工兵连、2个炮兵连和4个机枪连。在北京使馆区和天津德租界,德国还驻有4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和2个炮兵分队,这些部队也在日军到达前经津浦铁路撤退至青岛,德国在青岛的防守兵力最后增至8720人、210挺机枪和110门炮。迈耶·瓦尔代克为此向国防军派驻青岛的十三旅旅长肖开桂夸耀说:“日军若想攻下青岛,需要付出4万人之代价”。
许是因为远东李汉的崛起,德国人从中获得了太多的利益,因此历史走向也已悄悄发生了变化,青岛作为中德军事交流的主要枢纽之一,汇聚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特别是其军事实力比起历史同期远远要强大。比如,德国在历史同期只有几架老旧的侦察机,但在此时却拥有整整两个中队约36架最新式的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又如,青岛德军陆军总共只有四千人,现在却有一个完整编制的德国步兵旅加上海军陆战营跟征召的曾经服过兵役的侨民共有万余可战之兵。而且还有中国这个‘准盟友’的兵力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又有中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