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山东危机(六)(5 / 7)
口浪尖,受到曾经一度掌握了国内主流革命媒体的国民党系报纸的影响,国内革命党及民族主义者一般都认为日本是中国革命的资助者,是中国革命的同情者,也是中国要学习的榜样。但就是这个所谓的资助者、同情者兼榜样露出了狰狞面目,让人不由极为愤慨。新政府的咽喉报纸‘中国之声’发表社论指出:“……先有甲午中日战争,日人割我台湾杀我同胞,掠我钱财数万万。又有庚子年日人铁骑践踏我国都,掠我国宝抢我财物。更有去年、今年两次增兵我辽东半岛。日本昨日发表的最后通牒,与其说是为了维护东亚和平,保障中国权利和中立立场,倒不如说是日本丑恶嘴脸跟狼子野心的暴露,反映了日本对中国领土的觊觎和侵略,这不能不让人愤慨,亦不能不让人奋起抗争!”
遍览15、16、17三日中国南北所有的报纸,尽皆都是“反对”、“抗议”、“日本”、“青岛”等字样,国内舆论激愤,除了亲近国民党的部分报纸在日本人导演的闹剧中表现的十分尴尬外,基本上国内都是呼吁政府强硬回击日本保护本国主权,只有少数一些报纸提出请求英国、美国斡旋以解决中日争端。
日本政府政府绕开中国直接向德国政府发布最后通牒宛若狠狠一巴掌扇在了中国的脸上,这种完全无视中国主权的行径遭到了中国、政府最激烈的抵、制,外交部总长陆征祥在第一时间向驻日公使陆宗舆下达命令,要求陆宗舆向日本政府再次递交抗议国书!
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效仿中国,三次拒绝了陆宗舆的照会国书。直到17日晚,这才召见了日本驻华公使陆宗舆!
这陆宗舆曾任清政府奉天洋务局总办兼东三省盐各使、交通银行协理、印铸局局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总统府财政顾问。1913年底任驻日公使。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外交人才之一,本来因为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是多好,李汉在入主中枢之后曾想过将他召回国内重新更换驻日公使。只是一来匆忙间找不到合格者,二来此时在日本期间表现优秀,为中国几次同日本交涉,未显露劣端。又思及若国势强盛,料来没有人愿意甘背骂名在‘二十一条’那种丧权辱国的协议上签字。最终,陆宗舆被留在中国驻日公使任上,半年来表现也算不错。至少中枢要他强硬的时候,他的嘴巴跟态度还是能硬起来的。
“见过贵相,我奉我国大总统之命,紧急觐见贵相,向贵国递交外交抗议!”
“贵国抗议我国已经收下,倘若贵使无事,可请自便!”
双方剑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