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插手与中华民国宪法(1 / 6)
6月18日,中国赴欧使团在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区首府——卡坦扎罗登陆,经陆路坐火车前往意大利首都罗马暂停三日,同意大利政府进行了短暂的接触后继续沿铁路北上奥匈帝国。名义上,这支来自中国的使团是同德奥两国协商海军购舰及扩增三国合作关系,实际上这支使团还肩负着一个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任务。
有鉴于最近几年来,奥匈帝国国内各界在远东获得了高达数千万英镑的红利。虽然对于这个远东弱国的来访,奥匈国内普遍重视度并不够,不过老迈的奥皇还是将接待任务给予了他的接班人——斐迪南大公,只因为中方在面见他的时候,多次提及希望能够在教育、铁路跟机械制造以及军火等多个领域同奥匈帝国进行合作。
李汉坐镇中国通过无线电密切关注奥匈国内的变化,之所以明知一战在即却将这支使团派往欧洲,他的本意是希望如果可以,尽可能的延后一战的爆发,哪怕掀起其他蝴蝶效应也在所不惜。面对战争,中国显然还没做好准备,一旦欧洲列强从远东抽手,势必将引起远东动荡。这是希望一段和平发展时期,以便巩固统治基础的他所不希望的。为此,使团前往欧洲之前他便向使团方面领团——顾维钧做了暗示,允许他在权力范围内同奥匈帝国协商,甚至不惜亮出了以几条西部铁路的修筑权为抵押,向奥匈帝国寻求一笔高达三千万英镑的贷款。
这自然是为了引起斐迪南大公的注意力了,李汉曾在发家之处便希望能够获得奥匈帝国国内的支持,只可惜奥匈帝国的年轻统治者斐迪南大公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欧洲主义者,他对近在支持的巴尔干地区的兴趣要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之上,也因此在卡尔回国成婚之后,他便果断的抱起了德国人的粗大腿,放弃了奥匈帝国这个助力。近些年来眼看着德国在远东的扩张,奥匈帝国国内未尝没有反对之声,以匈牙利总理跟卡尔父子两人反对之声最大,因两人皆是出身王室,也逐渐引起了奥匈国内的重视。之前面对来自国内的问责之声,斐迪南大公还能以奥匈帝国不具备全球性海军为理由,驳斥其在巴尔干地区扩张而放弃在远东发展的机会。但是,随着指责之声的增加,这一些中国使团来访,为了自己未来的威望,在奥皇的指点下,他不得不推迟了奥匈帝国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总督——奥斯卡·博迪奥雷克将军邀请其访问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并在这被塞尔维亚人称之为‘灭国耻辱日’的一天中参观阅兵仪式以羞辱塞尔维亚人的活动。
6月28日,奥匈帝国驻波斯尼亚暂缓了阅兵仪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