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暂时结束(2 / 7)
三千多万元。经过了两年的曲折跟碰壁,总算是走上了正轨,不但成为了远东最大的专业潜艇制造厂,也拥有了自己的热动力鱼雷生产线,用于研制跟生产高爆鱼雷。到目前为止,算上同德奥两国购买的潜艇,海军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二十九艘潜艇,只不过其中二十四艘都是吨位不过一百吨的微型近海潜艇,只能在近海四十公里内拥有被动防御,真正具备远洋作战的只有五艘德国制造的U系列潜艇。工业基础的薄弱带来的特种钢跟技术的限制,令武昌造船厂这边即便拥有德奥两国的技术支持,至今也一直没能彻底攻克U系列潜艇制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难题,导致这边虽然也能制造U系列潜艇,但能力较之德国制造要差了半个档次,只能勉强追赶上对潜艇不甚用心的奥匈帝国。
按照李汉的未来海军发展计划,民国只维持一支拥有近海作战能力的防御性海军,所以,大规模生产后平均造价只有26万元一艘的近海潜艇跟41万元的U潜艇将替代海面战舰,成为海军大规模采购的目标。根据他跟德奥两国援助的一些海军军官们推演,民国至少需要90-140艘左右的近海潜艇,才能配合陆基飞机跟海面舰队,彻底封锁来自海面上的敌人武力威胁。相较之而言,比起需要花费十几亿的庞大军费才能初见规模的海军,毫无疑问只需要其四五分之一的付出便能形成规模的潜艇部队更能获得他的亲睐。不过考虑到武昌造船厂如今只拥有年产11-15艘潜艇的制造能力,海军的发展任重道远。
当然,无论是海军还是他都不会放弃对海面战舰的努力。潜艇可以横行一时,毕竟不能永远保卫中国海疆。随着声纳技术的诞生跟发展、反潜手段的增加,航天技术的发展,海面舰队依旧是未来的发展主流。
海军不同于陆军的建设,是一个技术兵种,一艘战舰上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跟武器的使用,几乎每一个船员都需要接受过足够的培训。海军总长李汉给了汤芗铭,因为他暂时表现的还算懂事,至少在乃兄汤化龙的指点下,在李汉面前收起了他变海军为他私军的私心,所以他得以上位,带上了海军部总长的帽子。不过汤芗铭这人官瘾很重、私心也重,若是不改早晚要被他抛弃。仅从他任命萨镇冰为全国海军军校总办这一职位便可以看出了,李汉将监督全国海军学堂跟新成立海军军校的重任给了萨镇冰这位国家至上的前海军大臣,未尝没有敲打汤芗铭的意思!
镇东号巡洋舰在海面上速度维持着十五节,等待着编队里面的老式军舰跟上来。军舰的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已经摇了过去,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