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宣言(4 / 7)
就只有山东一处军港,而英国则在南亚、南太平洋地区拥有众多的殖民地跟驻军,不但起到了分散德国军力的目的,还未本土分担了不少的压力。
当然,这种谨慎只维持到今年年初。当英国在华武官们将德国在远东连续试验他们的新式武器的时候。英国政府终于发现了他们一定程度上对德国在远东扩张的半放纵,令这个国家在远东成了气候了。当然,真正令英国开始重视中国的去留的还是李汉的大铁路公债,高达数亿的公债堪称本世纪初最大的金融贷款。尤其在英国碰壁之后,中国使团果断的选择撤离英国去了德国,并且很快在德国获得通过,发行了近亿马克的债务。本想傲慢的敲打中国人一番,却没想到又给了对手机会,英国人已经处理的对他们的亲戚感到愤怒。不过英国的政客官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迅速的制定了许多计划,目的正是为了像之前破坏了墨德关系、德土关系一样,利用种种手段,将亲德立场的中国新政府变成亲英立场。
何况,比起德国在远东的扩张。英国国内更不希望日本跟俄国两个盟友再获得更大的发展了,这也是这几年英国施压俄国,帮助袁世凯政府维持了外蒙跟民国形式上的统一的原因。
要说迅速改变跟中国之间的敌视关系,英国人手上有太多的牌可以打了。比如庚子赔款的返还,比如增加提高关税、增加华籍雇员在海关高层中的人数等等……这里面所包含的可都是数以千万计的利益。还有铁路公债,英国国内也传达回了消息,英国上议院已经协议通过了争取中国在伦敦发行公债的消息。有了这个保证,现在巴尔特手上能打的牌太多了,他自信一定就算不能完全改变李汉的亲德态度,但是也能改变一些英国在这位中国新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
旁敲侧击,他相信急切于发展这个国家的那位民族主义者会明白这里面的轻重关系的。
照理说,李汉这位代总统抵达北京,铁狮子胡同里的总统府理应该给他腾让出来,做他的暂时歇脚之地的。
可是事实上,袁氏遗孤依旧堂而皇之的占着总统府,府内府外拉满了白布、冥灯,暂时帮衬着袁世凯的爱妾五姨太杨氏处理袁世凯后世的袁大公子很明显的没有让出这总统府的意思。北京政府高层不是袁世凯之前的心腹便是受了他的恩惠,自然也不愿意去做那个小人,为了得到新总统的赞许便得罪了势力还是很强的北洋遗老们。这总统府自然也就搁浅了,袁氏遗孤依旧住着,没有人去管去问。北京这边,未尝没有要李汉自己掉身价去赶袁氏遗孤出来,然后趁机发动舆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