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刺袁(下)(2 / 5)
送一行人坐上了往天津的车,松了一口气的他现在却要准备博上一把,完成上面交给他的任务——刺袁了!
今天,似乎是个很好的机会!
大总统府,此时正在召开军事会议。
“大总统钧鉴!现在我军兵力太过分散,处处防守,便是处处不守,反观护国军一方,他们现在已转入进攻,攻何处,何时攻,这决定权在他们手里,我军被动防御。这就需要足够的预留部队,但是目前江苏战场第二军短时间之内无法抽调回来,我们的兵力总体捉襟见肘,实在无法在守卫如此宽广的战场同时还要发动反攻!”
大总统府里,蔡锷沉着一张脸,亲自走到地图前比划了一阵,希望劝阻袁世凯集中兵力发动反攻的想法。现在北军兵力不足,可是袁世凯却还打算在防守住偌大的直隶、山东甚至京畿的同时还要对护国军发动反击,这已经不是何其不智了,而是自找败仗吃。
自打清末编练新军以来,虽说训练方法跟装备都逐渐的追赶上了西方列强的步伐,但是北洋军乃是国内其他的新军战术素养却还停留在半个世纪前。自打新军成军以来除了庚子年跟八国联军打了一场之外,基本上都是用来镇压国内诸多农民起义。因此,北洋军的战术,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思想上,便是有些进步进步幅度也不大。反观护国军这几年来、经李汉结合后世各大经典战役的指点,又有战术大师蒋方震亲自组建的陆军学院,雇佣了众多的德奥两国退役军官为教员,再结合一批他自保定军官学院拉拢吸收的本国籍教员,这几年来护国军的军官培训力度很大,仅军官培训这一项便开支不下千万,现在总算是有了成果了。
最起码,想北军之中只有高层或者少数留洋海外过来的精英才掌握的各种战术,护国军的底层军官们也许不如他们掌握的那么熟练,但总归整体军事素养经历数场大战的磨练,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
蔡锷一直十分关注李汉部,根据目前的前线战报来看,他明显发现了李汉正在集中力量向北扫荡。对付这样的敌人,分散兵力防守已是犯了兵家大忌了。要想保卫京津地区,目前最好的选择是据坚城而守,然后靠着坚城等待各地援军赶来,一点一点磨死后勤线拉上数千里的护国军。结合这段时间以来前线陆续发回来的情报,蔡锷敏锐的发现了李汉所装备的飞机、战车两大对北军据有压倒性优势的利器的短脚,已是大致明白了这两种利器虽说用起来方便,但恐怕负担也是不小,否则他也不必一路打来走走停停,直接一口气依靠两种利器杀往京城便是了。说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