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远东准盟友(中)(6 / 8)
明确表示支持,而英国不仅对俄国背着自己同奥匈做秘密交易表示不满,而且也不同意单独对俄国、军舰开放海峡,甚至进一步提出如果开放两海峡,那就应使各大国享有同等的权利,这意味着允许各大国、军舰进入黑海,而这又是俄国所绝对不能同意的。英法两国的同意迟迟没有落实,正当俄国人还在西欧游说时,奥匈已经迅速采取了行动,于当年10月6日宣布正式将两个地方吞并,结果俄国什么也没捞到。
这两处居民多数是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人种,早就有联合起来反对土耳其、俄、奥匈等国控制,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愿望,民族情绪强烈。塞尔维亚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十分高涨,强烈反对奥匈吞并波、黑两地,要求以武力抵抗奥匈的侵略,因此,向奥匈提出强烈抗议。俄国因为吃了暗亏,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企图在南部斯拉夫民族中煽动对奥战争,极力挑动不满情绪,让塞尔维亚打头阵。
11月,奥匈帝国宣布局部动员,向塞尔维亚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威胁,企图以此打击塞尔维亚的南部斯拉夫各族大团结的企图,12月8日德国首相毕洛公开声明:德国无条件支持奥匈。由于英法两国对前些日子俄国与奥匈勾结,企图扩大其在巴尔干的势力和单分面开放两海峡持有戒心,在这个时候采取了观望态度。
沙皇政府认为自己对德奥开战的准备和力量不足,同时又没有得到盟国英法的有力支持,只好对德奥让步。1909年3月2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复电德皇,表示接受德国的要求,同时又对塞尔维亚施加压力,强迫塞尔维亚放弃战争准备和停止—切反奥举动,塞尔维亚被迫屈服。
事情虽然了解了,但这个结局完全戳穿了沙皇俄国所谓“支持斯拉夫人民解放斗争”的假面目,沙皇忙乎了半天,什么都没捞到,反而大丢面子,被看作是“外交上的对马海峡”。这次失败,使俄国和德奥之间的关系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俄国下决心与德奥对抗,并加紧向英法靠拢。
同时,巴尔干半岛的均势改变也震惊了意大利,奥匈势力的增强是意大利绝对不能忍受的,更加疏远奥匈而与俄国表示了亲近之意。于是,沙皇应邀访问意大利,尼古拉二世故意绕道,不经过奥匈领土,在都灵南面的拉冈尼基城堡与意大利国王会面。同年10月24日,双方秘密缔结了《拉冈尼基协定》,规定:1、俄、意两国共同维护巴尔干半岛的现状;2、如果巴尔干发生任何事情,两国将支持巴尔干国家的民族原则,排斥任何外国的统治;3、两国共同反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