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刀(5 / 8)
写了自己贿赂的名单,万一军政府没有问罪那些官员,那么,他们日后岂不是要得罪了当地的父母官,失去了来自政府的庇护了?可是不写吧,万一他那名册里若是真记载了自己贿赂一些人的证据,那么,自己岂不是又放了错!
说到底,这些盐商虽说奸猾,但是好不容易流进自己口袋里的钱,谁家甘心叫出来给别人,还不是因为这个国家几千年来的官本位,官员高于一切,官员就是法律。官员要你死你绝对活不成,官员要是不舒服了,你也别想发财。说到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人云亦云罢了!
他指了一个穿着略有些寒酸的中年人,问道:“我来问你一个问题,你去年因盐赚了多少钱?”
那中年人吓了一跳,愣了好一阵之后才微微上前一步,迟疑了一下,回答道:“回大人的话,小家去年因盐约莫小赚一笔,约莫三万。”
李汉眉头轻皱,“现在跟过去不同了,不要再喊我什么大人了,直接唤我巡检使即可。你说这数字肯定不实,不过我也本没指望能从你们口中问出一句真话来。也罢,咱们这么说了吧,你们中的一些人在过去不足半月之内,拿出不下百万元到处贿赂官员,走关系,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能赚更多的钱?只是,既然都舍得扔出这些钱来到处贿赂官员,为什么不愿意暂时接受短暂的利益缺损,来换取日后更大的收益呢?时代在进步,过去的一些东西早已落后了,再不改改,恐怕以后就连四川百也要吃外国盐了!川盐为何败于洋盐?在我看来,原因不过有二:其一,规模不足,四川虽有坐拥数口甚至十数口盐井的大盐商,和外国盐商仍差得远,就是淮扬盐商也比不过;其二,四川虽有火井,火井有旺有欠,有些盐场还没有火井可用,熬盐就靠火烧,则费时费力,且滥采森林遗祸无穷,洋商是用机器制盐,所需不过煤炭、电力而已,这熬盐成本自然低得多,因此才得以大举侵入我国盐岸,不要说川盐,便是淮盐也是斗不过洋盐的!”
李汉的话令在场不少盐商心生感觉,四川虽不及沿海开化,但盐商们并不缺少见识,洋人机器制盐的说法众人也略有耳闻,也曾有人试图模仿,但无奈技术力量匮乏,又有同行拆台,结果这洋法制盐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至于“规模”一说,倒是有些新鲜,大盐场盐价低于小盐场盐价这也是事实,不由众人不服。
但是李汉要求改革,他们中的不少人利益都会受到损失。比如李汉要把他们手上的盐井集中起来,那么就肯定要有人失去盐井。李汉要提倡革新称量单位,一些能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