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时而欢喜时而忧(7 / 7)
富强磷矿以及联合盐业这些加在一起勉强算是八个,其中富强磷矿跟联合盐业都不能算是重工业企业,只不过军政府在其中投入了巨资购入机械罢了!
这寥寥可数的几家甚至还没完全建成的企业对于正在干等着一战慢慢走来的李汉跟中国来说,无疑是太少了。虽然李汉打算即便是盲目扩张通过军政府的重点官办弄出一个中国式的畸形重工业怪兽来,轻工业什么的完全可以等待一战之时借助着一战之风大肆赶上来。不过因为缺乏技术力量的支持,重工业并不像轻工业门槛那样低,以现阶段中国的工业底子和科学教育水平,如果大肆发展重工业,只会重演“大炼钢铁”那样的闹剧。
最后李汉只能利用轻工业的发展和军备采购的刺激先将两大兵工厂和四个钢铁冶金支柱发展壮大起来,再利用这些企业积累的技术和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扩大重工业规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培养出中国自己的大型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低关税甚至是无关税的情况下集中保护自己的民族重工业。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样的重工业,是由于轻工业发展的需要和军备采购的刺激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因为人为的或是政府政策等原因。
在重工业的发展过程之中,李汉大量的借鉴了后世的共和国跟苏联式的政府干涉!政府干涉虽然不可避免的产生重复建设、低质建设,但是也可以大大缩短重工业的建设周期。但也历史上苏联和中国的重工业就是政策干涉的产物,几乎是两三个五年计划,就完成了巨型重工业企业的建设。虽然不到几十年时间,各种各样的问题冒了出来,因为不是市场规律的产物,所以这些企业除了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的时候,其它时间都是开工不足,开工不足就导致他们大半处于亏损状态。企业亏损也就无力更新老化的设备、发展新的技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循环。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些问题不是现在一穷二白的他需要考虑的,他现在唯一要做的便是发展、发展再发展,不遗余力的要赶在一战之前建造出一个苏联式的重工业怪兽出来,哪怕会烙下根基不稳的烂摊子,有着一战的大发展机会,他有的是时间收拾这些烂摊子。
没办法,谁让这个国家已经落后了世界将近一个世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