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安的预感(5 / 8)
巨子默哀了一阵,他却没有为其主持公道的意思。一来四川对南京的影响力恐怕还不及陕西、山西这种被清军压着打的省份,又如何有能力去揭露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毕竟,作案的不是旁人,正是沪督陈其美,如今南京的银袋子之一!
李汉长吁了一口气,自己所能做的也不过在下面的报纸刊发一些比较直白的语言时装作看不到,任由军政府麾下的报纸给予陶成章崇高的评价。并且连续几天刊发专论,从旁提示此案疑点很多,暗示上海光复之后,革命党人不能和衷共济,反而为着权力,争夺激烈,几至大打出手。甚至连下面的报纸刊发了‘陶案的发生沪督陈其美嫌疑最大’之类过火的风评时,他都装作没看见,任由报纸发表!
不过令他微微有些好奇的是,这民报虽然是同盟会的官方报纸,但也算是光复会的半个官方报纸,主笔还是那位素以敢说实话著称的章太炎,他跟那陶成章乃是至交,又如何能咽下这口气任由同盟会的报纸上位陈其美遮丑的呢?
不过很快看到了《民立报》之后,他顿时有些明白了!这位脾气火爆的太炎先生还是那么敢作敢当,民报之上不许他发表看法之后,他便在民立报上直接以自己的真名发表战斗文章,先是揪着杨梅陈其美的生活作风跟人品大肆讽刺了一阵,更是直接用‘陶案凶手’四个字来形容他,还用二十个字概括了其人品,谓之曰‘挥金如土,贪财好色,日走妓馆,恣情滥狎,狂嫖乱操’。表示了自己心中的愤怒之后,他又甩动了笔杆子,对于各省光复以来,党人争权夺利、贪图享受、投机分子纷纷钻营的现象,大肆批斗了一阵,还是以沪军都督府成立以来一系列无法无天的行径,作了不指名的批评。文末,他如此写道:“在共和即将告成、革命快要成功之际,咱们革命党人应该认识到,从前秘密结社的那一套,是在非常时期不得不然的产物,其实质是会党,不是民主政治下的政党,政党是一国公民以政见认同为纽带的自由结社,合则来,不合则去,没有要忠于党魁之说。咱们革命党从前是秘密结社,如今则应该转变为民主政党,如此庶几可以避免革命胜利后,形成朋党、会党同党之间倾轧无度、甚至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斗争……”
不过很显然,这位太炎先生骂的厉害也只能令自己得罪更多的同盟会成员,甚至一些光复会的成员,在得到了同盟会的一些安抚之后也选择了妥协,比如前段时间叫的最响的‘朱瑞’,现在就变得寂寂无声起来。很显然南京那边对于刺陶案如此了结还是比较乐见其成的,毕竟如今北边还有清廷跟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