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成都战役(四)(2 / 6)
是!”
何进敬了一礼,侯在一旁不再做声了!
“怎么,还没有蔡庆他们的消息吗?”他问道。
李东来给他留在了重庆坐镇,重庆有些势力太过不上道了,对于那些敌视的目光,他没有太多的耐心跟他们磨嘴皮子!所以,他的情报官被留在了重庆,他的任务除了以重庆为大本营,重新建立情报司总部外,还有一个任务,便是开始用些手段清理异声。政权建立之处,特务类组织的存在有其必要性,趁着四川局势还未平定下来,在四川影响力巨大,并且隐隐对他表现的十分敌视的四川租股局势力是必须清理、清理的。
在四川,有一个身份相对隐秘但却势力极大的部门,它便是四川租股局!清末本是仁政的四川铁路工程如何变成扰民苛政?四川招股局至少要承担六成以上的责任!
川路开办之初,清廷批准的筹款方式为四种:官本之股、公利之股、抽租之股、募集之股。抽租之股就是所谓的“租股”,由政府强行摊派到农户头上,随粮征收,是四种筹款方式中唯一获得公权力保障的,因此也最为稳定。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也如同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一样,“能者多劳”,农民负担远比一些欠发达地区更重。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两项赔款,四川就分摊到每年200多万两,仅略低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此次,为了建设铁路,租股的负担又是每年200万两,要从农民口里一粒米一粒米地夺食。正如四川留日学生在《川汉铁路改进会报告》中所说,四川的千万百姓并无股东之能力,而是在绅商们所把持的租股局公权高压下,强迫为之。这份留日学生编撰的报告,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租股之害,莫大于扰民;租股之弊,莫甚于中饱。”因为各县租股局被绅商把持,大量租股利息被这部分人中饱私囊。
川路资金大多数来自民间,而且是向全省农民强行摊派征收的“租股”。这种“租股”通常是由绅商们把持的各县租股局,在政府公权力的支持下强行摊派到农户头上,每年四川农户的租股负担大概是200多万两。由于川路公司高管的无能和贪墨带来的烂摊子。
更为严重的是,1909年,商办的川路公司筹集资金近千万两,为了所谓的保值增值,管理层大搞“资本运作”,在投资一家官办企业重庆铜元局巨亏200万两之后,川路公司管理层又斥资350万两,存入上海三家钱庄,该笔资金最终卷进了1910年的上海橡胶投机危机。当上海的那些钱庄倒闭时,川路公司的这一部分钱大都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