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河口之变(上)(2 / 4)
上隐蔽处刚好有一处孔洞,矮身坐在那里正巧能看清楚整个小巷内的情况。
“张大哥好!”
“张兄终于来了!”
几人才方入了屋子,屋内正在闲谈的几人俱是站起了身来,抱拳跟他打招呼。
“张兄……快快快,快坐下,我等你很久了!”
张国荃正忙着回礼,听到有人招呼自己,一抬头就看到老友李秀昂正摆手示意他坐过去,只好点头应了下来,又吩咐与他同去买早点的兄弟几句,脸上带着笑走了过去。
“李兄、宋兄,张某没来迟吧……程先生尽早突然派人前来招我,不知道究竟是何事情?”
他口中的李兄、宋兄两人都坐在屋内一侧位子上,不过这兄字显然是敬称,因为只看面容,这二人比起他来明显要年轻的多。
李秀昂,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别看他如今虚岁也不过二十二,却是屋内威望最重的,他那一声李兄叫的并不勉强。光绪二十九年他便投湖北清军前锋营当兵。次年冬户部侍郎铁良搜括财赋南下,行至武昌检阅新军时,李秀昂趁机行刺铁良不中,遭湖北提督张彪下令严查避入医院,后因同伍多方开脱得,行刺之举虽未成功却成功的树立了其影响力,私下被称之为鄂省新军之典范。光绪三十二年萍醴起义,第三十二标赴湘镇压,行至长沙金水岭时,李怒杀排长色浦里阿,旋变名秀昂转投工程第八营。今年秋随马队移防襄阳,时革命党人宋韬自奉天回襄阳策反清军,武昌起义欲举旗于襄阳,不料被襄阳兵备道喜源拘禁。李单骑持枪往救,将5名押解士兵击毙于县衙,救出宋韬。旋与张国荃、欧阳珍潜赴光化,驻关圣宫,联络襄阳、郧阳一带军、学商各界及江湖会起事。
而这宋兄却是宋韬,他乃是光绪十四年的人,只比李秀昂大两岁,比起张国荃却是小了三岁,不过威望却只比李秀昂稍低一些。其父宋子平,“襄郡九贤”之一。请宣统元年(1909)年同董天人、李岳崧,高世杰等组织武德自治社,后并入文学社。宣统二年夏,与同志筹划起义,事泄末果,投奉天陆军充队官。今年春,因母病销差归省,回乡之后想在襄阳发动起义遭囚,后被李秀昂所救,便一同来了这河口镇躲藏着,等待最佳的起义机会。
至于他口中的程先生,显然也不是一般人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却看这屋内正座上一个年岁差不多与他相仿的壮年汉子正面露微笑的小饮着茶水,只看他一身魁硕的肌肉,再加上端茶的右手跟右肩之上厚厚的老茧,屋内一众都知道这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