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奴入关(3 / 4)
升越是这么做,杨嗣昌和高起潜就越是忌惮于他,另外卢象升和杨嗣昌私下里也有矛盾,杨嗣昌是绝对不愿看到卢象升大胜仗的,那样的话就显得他太过无能了。
于是杨嗣昌便又想办法分卢象升的兵权,把卢象升从宣大带来的两万精兵,再次拨给了新任的宣大总督陈新甲,陈新甲深知皇上和杨嗣昌的心意的,当然不会配合卢象升和建奴军大战了,而且他也没有这个胆子。
这时候卢象升手头仅剩下了数千兵马,说起来也可怜的很,卢象升虽然手持崇祯赐给的尚方宝剑,但是手头却无兵可调,除了他仅剩下的这数千官军之外,其余的兵马兵权都在高起潜和陈新甲手中。
卢象升悲愤欲绝,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即便是如此,他还是带着这几千官军,四处追击建奴大军,试图力挽狂澜。
至于卢象升的命运,这个时候根本无人可以挽回,他带着数千兵将,义无反顾的朝着深渊冲去。
建奴两路大军入关之后,并未集中兵力猛攻京师,而是留下少量兵马在京师周边袭扰牵制京师附近的官军主力,其余的建奴大军则在涿州再次兵分两路,分头朝着山东和北直隶等地一路狂飙攻进,沿途烧杀抢掠大掠四方,当两路兵马分兵之后,到了各处再次分兵,直指大明北直隶和山东各地州府县城。
北直隶和山东各地连连告急,几乎无人能挡住这些建奴的兵锋,沿途州府县城纷纷被建奴攻破,建奴这一路上赚的是盆满钵满,裹挟了大量的人口,驱赶着这些难民,为他们搬运所获的各种物资财货。
这个时候崇祯哪儿还琢磨什么挥师南下征讨于孝天呀!天天各地发到京师的告急奏章如同雪片一般,局势糜烂到了几乎可以说是无以复加的程度。
但是崇祯最终还是没敢公开讨论和建奴议和的事情,因为他太爱面子了,这个时候虽然有人私下里议论,说不妨可以和建奴议和,但是这种事崇祯也只是想想,却真不敢轻易公开表露出他想要和建奴议和的想法。
所以陈新甲最终和建奴的接触,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但是以杨嗣昌和高起潜为首的一帮大臣,却畏敌如虎,始终不敢指派大军和建奴死战,上面的当官的这么一种表现,就别指望下面的武将能主动出击。
大几万官军,说起来也跟着建奴的屁股后面满世界的跑,但是却始终只是远远的坠在建奴大军屁股后面,跟着瞎跑。
高起潜作为被崇祯任命的监军,控制着几万官军精锐,离开京师在北直隶一带转悠,严令各部主将,不可轻敌浪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