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熊文灿的命运轨迹(2 / 4)
,按下葫芦浮起瓢,根本抽不出兵力去对付于家军。
云贵那边刚刚平定了奢安之乱,尚未恢复过来,兵力更是缺乏,浙江就不用说了,前几年浙兵被大批调往北方,消耗的已经差不多了,浙江境内本身兵力就不足,怎么可能调入福建征讨于孝天呢?
更何况了,现如今朝廷财政严重短缺,山西大旱,朝廷只拿出了三千五百两银子,这要是调集十数万官军入闽征讨于孝天的话,起码要花费百万两银子以上,甚至可能要几百万两银子,朝廷哪儿去筹措这些兵饷和兵粮?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崇祯只觉得头大如斗,最终还是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请崇祯故技重施,调于孝天率军北上,入河南进剿流民军,命其受王家祯或者是洪承畴的节制,让于孝天的兵力在和流民军的交战之中消耗掉。
这样的话既可以解决于孝天的威胁,又可以让于孝天和流民军狗咬狗,不管谁干掉了谁,对朝廷来说都是好事。
这个办法一提出来,崇祯闻之大喜,当即拍板定案,决定再招于孝天北上入豫平叛,反正中原现在早已乱成了一锅粥,地方破败的已经不能再破败了,让于孝天领兵去哪儿和流民军对决,局面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了。
而且于家军善战,如果于孝天这次还领旨出征的话,那么就可以趁机把他留在中原,只要他不回福建,那么就不会有大事发生。
于是崇祯当即便下旨,令人到福建传旨给于孝天,令于孝天再次率领福建兵马一万五千人,北上河南征讨流民军,限他两个月之内,率军抵达河南,受王家祯节制。
八月间圣旨送抵福建,但是偏偏这个时候传出了于孝天病了的消息,在圣旨抵达福建之前,于孝天居然在大热的天感了风寒,病体甚重,无法视事,派人给福建巡抚送了个消息,便闭门不出。
圣旨送到了福建之后,于孝天以病体在身,无法视事为由,拒不接旨,就这么把圣旨给搁置了起来。
消息传回京师,崇祯气的差点吐血,任谁都明白,于孝天这肯定是提前得到了消息,来了个托病不出,根本就不上朝廷的当。
好吧,你让我率兵出战,我也不说不去,但是我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连床都下不了了,你总不能让人抬着我去打仗吧!所以对不起,我要先养病,什么时候病养好了,什么时候再说!
崇祯得知消息之后,气的要死,但是却拿于孝天也没有办法,有心想要动武,或者干脆罢免于孝天,可是这么做的话,照样可能会逼得于孝天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