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调整节奏(3 / 5)
炸,421万人因严重烧伤不治死亡,伤者超过了800万,另外还有大概1100万人无家可归。这其中,除了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城市之外,其他遭到轰炸的城市都在密西西比河以东,俄亥俄河以南的美国东南部地区。
在当时罗云冲提交的战报中,在这40天之内,战略轰炸机出动了33174架次,投下了218458吨燃烧弹,共有784架轰炸机被击落,战损率2.36%。另外还有1172架轰炸机在返回基地之后严重损毁而直接报废,损失率共计5.9%。机组成员出动298812人次,阵亡与失踪11274人,人员损失率3.77%。
相对而言,轰炸机部队的损失率是比较高的,这主要是战略轰炸才刚刚展开,美军航空兵仍然具备有强大的作战能力。比如有三分之二被击落,或者是被击毁的轰炸机是美军防空战斗机造成的,而损失的人员中,有近六成是被美军战斗机击毙的。其次是护航工作仍然不到位,护航战斗机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在有足够护航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轰炸机的损失率要比没有护航战斗机的时候降低至少2个百分点,人员损失率也差不多降低2个百分点。可问题是,当时投入作战的护航战斗机数量仍然相当有限,加上机场的容纳能力,一次能够出动的护航战斗机数量也就更加有限了。
相对而言,轰炸机与飞行员的损失是最为严峻的。仅仅40天的时间,就损失了1956架轰炸机,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鹏”式轰炸机。当时,有四家飞机制造厂在联合生产“鹏”式轰炸机,当时月产量也就最多800架,这已经是产能的极限了,如果要继续提高产量就得增加生产线,而谁都知道,在战争结束后,帝国根本就不需要保留这么多的重型轰炸机生产线,而建设一条重型轰炸机的生产线的成本恐怕比建造十艘航母还要高。另外还得调整物资供应,这又直接涉及到正在逐步转型的帝国国内经济,问题远不是说增加就增加那么简单。
在1月21日的时候,部署在前线的“鹏”式轰炸机只有782架了,就算把部署在墨西哥战场上的“狼鸠”也算上,北美洲战区的重型轰炸机总数也没有达到2000架,跌落到了29年来的低点。
飞行员的损失更为惊人,40天就损失了上千个机组,而帝国陆海两军的所有飞行员培训基地一个月内也最多只能培训出600个机组。另外,飞行员的高额损失对士气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可以想像一下,当越来越多的飞行员发现他们熟悉的,要好的战友在某次轰炸后没有返回基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