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凯旋(3 / 5)
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了帝国海军数十年来一直是唯一的全球性海军奠定了基础。
最无法肯定的还是聂人凤这套海军军事思想的适用性,因此就需要在战争结束之前,通过实战来检验,并且在战争中找出毛病,加以改进与完善。这就是帝国海军在战争末期的任务:从海上出发,将战线推到敌国的海岸线上去!
歼灭大西洋舰队,而帝国海军转型铺平了道路,在没有海上敌人之后,海军可以将所有的力量都用于检验新的军事思想。从这个角度看,聂人凤能够在这个时候提出海军的新思想,也正是因为联合舰队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夺取了最后一片海洋的制海权。这就是击败大西洋舰队对帝国海军产生的重大影响。
当然,对帝国而言,击败大西洋舰队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特别是对帝国内部的一些人来说,在大西洋舰队从海上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理由提出与美国媾和。
在28年的时候,帝国内部就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在要不要彻底击败美国,以及用什么方式击败美国的问题上,就连薛希岳都无法压住反对者的声音。当时最悲观的估计是战争还要持续3年以上,才有可能最终击败美国。而对大部分帝国的百姓来说,再承受3年的战争之苦,这明显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其他国家都开始纷纷转型,德国与波斯隔岸观火,甚至连很多战败国都开始了战后重建工作的时候,大多数的帝国百姓都认为,应该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平常秩序,而不是一直将帝国的资源用于战争,帝国也没有义务单独去击败美国。
对于国内民众的反对,薛希岳是不可能用强权镇压的。当时薛希岳本人也清楚,战争拖下去对帝国没有任何好处。与德国,波斯的谈判毫无进展,这两个国家摆明了作壁上观,都希望用美国这个战争泥潭来拖垮唐帝国,从而在战后的世界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甚至连波斯帝国这个唐帝国的传统盟友都不愿意大规模的介入对美战争,只是承诺为帝国提供更多的石油等战争资源。德国就更不用说了,在唐帝国做出了很多重大让步之后,都不愿意出兵美洲,而是把钱花去建造更多的战舰,想与唐帝国争夺世界霸权。
在要不要彻底击败美国的问题上,薛希岳也很犹豫。毫无疑问,如果留下一个完整的美国,那么要不了30年,也许20年之后,美国就将再次成为帝国的头号对手,其威胁性甚至比德国还要大。如果不能彻底击败美国,或者是让美国无条件投降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分裂美国,也就达不到彻底解决威胁的目的。
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