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反复搜索(2 / 5)
机的横向间隔距离也在30海里之内,也就是说,每架“侦察鹰”上的雷达只需要搜索左右15海里的海域,而“侦察鹰”上的雷达对舰队类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了30海里,如果天气状况良好的话,甚至会超过40海里。
搜索密度是相当巨大的,只要大西洋舰队在450海里范围之内,就不可能躲过所有的侦察机。一支有六艘航母,数十艘护航战舰的大型舰队即使采用密集编队航行,其横向宽度都超过了20海里,纵向长度会在30海里以上。也就是说,不管侦察机从哪个方向接近,不管大西洋舰队向哪个方向航行,至少会有两架侦察机将“撞”上大西洋舰队,而只要有一架侦察机有所收获,大西洋舰队就不可能逃过轰炸机的打击。
郝东觉派出了他能够派出的每一架“侦察鹰”,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如果再找不到大西洋舰队,那就只能证明一点,斯普鲁恩斯根本没有想过要靠近联合舰队,大西洋舰队也没有在附近海域活动,说不定早就在返回诺福克的路上了。
第二特混舰队的侦察机在五点二十五分的时候开始起飞,随即其他的四支航母特混舰队的侦察机也都出发了。郝东觉给出动的83架侦察机全部安排了具体的飞行航线,并且每一艘航母上都有数部电台专门负责与这些侦察机联系,只要有一架侦察机发现了敌舰队就行了。可是,郝东觉当时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侦察机与舰队的最大通信距离只有400海里,如果大西洋舰队在400海里到450海里之间的话,那么侦察机就无法及时的发回电报,甚至会在到达发报距离上就被美军的战斗机给击落了。
在这83架侦察机中,编号44的“侦察鹰”是从第八特混舰队旗舰“贝尔加湖”号航母上起飞的,飞行员是李耀芳少尉,而雷达操作手是连廷威上士。在第三舰队,乃至整个帝国舰载航空兵中,两人都是不折不扣的新人。
两人是同一天加入帝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并且从此就成为了搭档,而他们最先飞的就是侦察机。当时,第八特混舰队刚刚成立,除了部分骨干飞行员是从其他特混舰队调来的之外,大部分的飞行员都是刚从航校毕业的新手。李耀芳少尉在航校中的成绩只算是一般,结果不但没有飞上战斗机,连轰炸机部队都没有要他,最后被分配到了侦察机部队,而他飞过的第一种侦察机是“射水鸟”,也因此在参加进攻夏威夷群岛的战斗中执行过几次轰炸任务。到现在,他的座机上都涂着几个战绩标志呢,而这也是李耀芳与连廷威两人唯一值得骄傲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