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行踪暴露(4 / 5)
第四艘潜艇,558号潜艇,这是他指挥过的第四艘潜艇,而且是当时帝国海军建造的最新的一种潜艇。
558号属于“丙”改型潜艇,其基础是“丙”级潜艇,而主要的改进的地方就是针对在大西洋上作战时所需要的一些特殊性能。这也是帝国海军与德国海军在潜艇交流方面的一点收获。可以说,“丙”级潜艇在继续保留了德国海军的XXI型潜艇的大部分性能特点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有所变化。比如,潜艇上首次安装了可以精确定位的声纳系统,说简单点,就是将设在潜艇不同位置的几部挺声器综合到了一起,从而利用几部声纳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的角度,结合三角运算法判断声源的位置。另外,潜艇的续航能力有所减少,但是增加了潜艇上电池的容量,只是没有能够安装功率更大的电动机,因此潜艇的水下最大速度没有变化,只是潜航时间有所延长,在以最大速度航行时,可以一口气跑出54海里,这要比以往的48海里远一点点。
相对而言,“丙”改级在重要的战术性能上提高得相当有限,只是更为适合在大西洋地区作战而已。对于这艘新的潜艇,文皓矛并不感到陌生,潜艇里的大部分设备都与他以前的那艘“丙”级潜艇一样,官兵们都能够熟练的操作与使用。至于新潜艇带来的新战术,文皓矛就更不会急着去考虑了,他不可能因为潜艇的潜航距离远了一点,就因此去冒险吧。
从1月到3月,文皓矛的潜艇一直在训练,期间他拒绝了晋升为潜艇支队长的安排,主要还是不想离开他的潜艇,而且他知道,大哥文嘉乾也在不久前拒绝了晋升为潜艇大队副队长的安排,继续留在了一线部队,很多王牌艇长都不愿意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离开自己的兄弟,这大概也是当时帝国海军中主动要求晋升最少的一支部队吧。
4月初,文皓矛接到了命令,随即就率领他的潜艇离开了那霸港,在途径阿普拉港,珍珠港之后,到达了巴拿马城,随即进入加勒比海,来到了大西洋战区。当时,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潜艇走的是太平洋航线,另外三分之二的潜艇是走的印度洋到大西洋的航线。而文皓矛的新基地正是巴拿马运河另外一端的科隆港。
到达科隆之后,558号潜艇并没有立即开始第一次战斗巡逻,当时文皓矛他们的任务是在一个月之内熟悉当地的情况,并且让艇员们抓紧机会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在六月底之前,558号潜艇上的官兵基本上都在岸上活动,而且还组织了好几次外出郊游,除了去了解当地的人文情况之外,还借此机会让官兵们获得了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