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仓促出击(3 / 5)
本土的单程航线都长达2000公里,这已经超过了“狼鸠”的打击半径。另外,在这400架轰炸机中,还有好几十架是侦察型号,实际上也最多只有350架可以执行轰炸任务。
350架并不少,如果一起出动的话,一次可以投掷1000到2000吨炸弹,在使用燃烧弹的情况下,足以摧毁一座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了。可问题是,这350架轰炸机分布在好几个机场上,而且这些机场的条件都极为简陋。比如,当时只有两座机场有大型检修设施,能够为轰炸机提供维修服务,而其他机场的飞机要是出了问题,那就得转移过来。另外,这些机场的道路交通设施也相当的简陋,距离港口都不算太近,运送弹药物资就更为麻烦。糟糕的通信设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机群很难做到协同攻击。在此情况下,就算有350架轰炸机,也派不上多大的用场。
其实,在这几个月里,战略打击部队确实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作为,其最大的贡献,也许还只能算是出动远程侦察机,为古迅雷,以及韩绍锋提供了大量美军的调动与部署情况吧,当时,也只有战略打击部队的重型轰炸机在装满燃料,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才能够飞到大安德烈斯群岛,以及美国本土南部地区执行侦察任务,其他的飞机都飞不了那么远。而在“正业”方面,反而没有多少像样的表现。
在六月之前,战略打击部队的轰炸机只出动了2800余架次,其中有2100个架次是执行侦察任务。而在700余架次的轰炸行动中,只投下了2000多吨炸弹,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轰炸行动是同时出动了30多架轰炸机,对海地的太子港进行了一次夜间轰炸,摧毁了那边的一处潜艇维修基地,让美军潜艇不得不转移到后方的港口去。而另外的轰炸基本上都是以十几架,以及几架的规模出动的,甚至大部分轰炸行动是单机出击,轰炸效果非常不明显。当时,甚至有一些侦察机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带上了炸弹,利用航拍的机会投下炸弹去骚扰美军!
从这些情况都能看出,当时战略打击部队在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情况有多么的糟糕了。雷少卿找上门来的时候,那名准将司令官没有隐瞒情况,而是直接把他的苦衷道了出来。雷少卿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可他也知道,这次轰炸行动将非常的重要。无奈之下,雷少卿只能要求战略打击部队尽快做好战斗准备,一些重要问题,雷少卿主动负责帮他们解决。结果,在二十三日凌晨,雷少卿就飞到了古铁雷斯,然后去了图图特佩克,找到了正在前线指挥进攻的古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