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秘密部队(3 / 5)
型化工作进展很不顺利。在27年中,原子弹的模型实际上已经完成,甚至有基础制造出第一枚试验型原子弹,可是这种试验型号的原子弹重达50多吨,在地面运送都相当麻烦,也没有哪一种轰炸机可以运载这么重的炸弹。也就是说,如果原子弹的小型化工作无法达标的话,那么帝国还得为原子弹专门开发一种新式轰炸机。
新式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在27年初就已经立项,负责研制的是为陆军航空兵供货的西安飞机制造厂。当时,西飞大量借鉴了由哈飞,沈飞与南飞共同研制的“鹏”式轰炸机的设计特点,通过适当放大,设计出了一种安装有六台活塞式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90吨,能够运载最多18吨炸弹的“超级”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当时被暂时命名为“凤凰”,也有人称其为“火鸟”。可是直到28年初,其设计工作都没有完成,仍然在不断的修改,制造样机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提上日程安排。
可以说,除非帝国真有魄力为原子弹制造出独一无二的载机的话,就只能提高原子弹小型化的程度,以满足“鹏”式轰炸机的搭载能力,最终由“鹏”式轰炸机来携带这种特殊的炸弹。在27年下半年的时候,“盘古计划”的负责人也首次明确了这个目标,即不惜一切代价让原子弹做得更小一点,为此,甚至不惜推辞了原子弹的试爆时间,好让研究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来积累原子弹小型化的技术。而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原子弹的重量控制在5吨到8吨之间,尺寸缩小到可以由不经过全面改进的“鹏”式轰炸机携带的地步。当然,到时候肯定要对轰炸机进行改进,而且肯定需要提前为此培训飞行员。
吴林糠这批被挑选出来的飞行员,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相关的训练工作。当时,除了向其他部队传授驾驶新式轰炸机的经验之外,吴林糠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亲自驾驶飞机飞上一次,而且每隔几次,轰炸机就要以满载状态起飞,并且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投弹训练。当时,没有任何人有投掷原子弹的经验,甚至连科研人员都不大清楚原子弹到底有多大的威力,能够威胁到多远处的飞机,所以也就不知道该怎么来投下原子弹。在这种情况下,试验部队的飞行员也就只能尽量多的掌握各种投弹技巧,只要原子弹的威力确定下来,他们就可以迅速找出最合适的一种投弹方式,然后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后阶段的训练工作。
这支部队也是罗云冲在成为了陆航司令之后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当时罗云冲实际上已经参与到了“盘古计划”与“神弓计划”之中,并且被明确告知,陆航要尽快做好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