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万分之一(4 / 5)
春生看了眼手表,“开始看到你在这里,我才从司令舰桥下来,还暂时没有收到命令,大概是时机还不成熟吧,怎么,现在你就急着想出发了?”
“不是,我只是想早点完成这个任务。”潘泽康耸了下肩膀,“而且听谈将军说,我们只有今天晚上一次机会,如果德国潜艇今天晚上不来‘帮忙’的话,那我们的机会就极为渺茫,行动也有可能被取消。如果德国潜艇今天晚上会偷袭运输船队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应该收到消息了。”
“这个你就别操心了。”关春生一边说着,一边朝舰桥方向走去,“就算是现在德国潜艇已经采取了行动,我们也只会在下半夜的时候收到命令。我劝你去睡上几个小时,养足精神。”
“那我可以到司令舰桥里去逛逛吗?”
关春生回头看了神色还是有点紧张的上校军官,然后笑了起来。“当然可以,只是我觉得你更应该去休息。”
潘泽康没有多说什么,跟在关春生身后朝司令舰桥走去,他现在确实有点紧张,根本就睡不着。同时,后方,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二特混舰队的两位司令官也没有去休息,而是守在了司令舱里,等待着更多的消息。
郝东觉在傍晚的时候派出了第一批四架“侦察鹰”,这四架侦察机将在美军运输船队外围徘徊,除了继续监视运输船队的动向之外,还要负责搜索周围海域,确定德国潜艇是否已经采取了行动。八点半,郝东觉派出了第二批八架“侦察鹰”,除了前去替换第一批侦察机之外,还将扩大搜索与监视范围。
“侦察鹰”上的雷达本来就是用来探测海面上的战舰的,而德国的潜艇在攻击之前一般会在海面上高速逼近目标,在进入护航战舰的攻击范围之前才会潜到海面之下,而这个距离大概是20到25海里。这样,潜艇不但可以在海面上高速航行,同时还可以尽量节约电池,在逃跑的时候才能够有更多的优势。虽然潜艇在海面上航渡时的雷达反射面比护卫舰都小了很多,但是“侦察鹰”上的雷达照样能够将其发现。在测试中,“侦察鹰”上的雷达甚至能够探测到十多海里外的潜望镜(也正是这一性能,后来“侦察鹰”还发展出了专用反潜型号)。在当时的情况下,发现15海里外的潜艇并不是问题。因此,这些“侦察鹰”都在美军运输船队外围30到35海里处巡逻,这足以保证提前发现德军的潜艇。
派出了侦察机之后,郝东觉就只能耐心的等待。从当时德军潜艇的作战方式上来看,如果是十几艘潜艇同时攻击的话,这些潜艇一般不会急着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