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存妥协(2 / 5)
国同意英国在战后保持一支适当规模的舰队,毕竟英国是一个依靠海洋生存的国家,而且英国不可能在地面上与德国抗衡,如果没有一支超过德国海军的舰队,那么英国在欧洲就只是一个三流国家,这不符合唐帝国用英国牵制德国的根本战略。英国也适当的减少了保留舰队的规模。可问题是,双方的要求差距还相当巨大。当时,英国提出至少保留八艘战列舰,三艘航母,以及其他数十艘战舰,舰队总吨位为75万吨。而唐帝国只同意英国保留40万总吨位的战舰,其中四艘战列舰,两艘航母。
因为双方的要求差距相当巨大,而且都不可能再次做出让步,谈判在此时差点破裂。到27年初,谈判再次开始。当时德国正在积极准备进攻英国本土,而且德国的“远东舰队”正在归国的路上,英国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主动提出再次展开谈判,并且在谈判中首先做出让步,将舰队总吨位削减到了55万吨,其中包括六艘战列舰,两艘航母。可此时唐帝国对谈判并不热心,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让步,仍然坚持只能让英国保留40万总吨位的战舰,最多只是增加一艘航母的数量。
随着第一舰队沿途扫荡了加拿利群岛,马德拉群岛,随后西班牙投降,葡萄牙也迅速改变了立场。到2月份的时候,英国人不得不再次做出让步,同时将舰队总吨位削减到50万吨,可仍然要求保留六艘战列舰,两艘航母。而此时,唐帝国的态度反而强硬了起来,仍然坚持只给英国保留40万总吨位的战舰,其中四艘战列舰,两艘航母。
谈判陷入了僵局,就在英国人准备再次让步的时候,德国公海舰队突然杀入北海,随后萨摩维尔成功的击败了德国公海舰队,打破了德国海军夺取北海制海权的计划。英国人的态度也就因此而强硬了起来。显然,谈判对唐帝国已经非常不利。而从根本上讲,唐帝国一直在努力让英国投降。所以,就在英国秘密谈判代表准备离开里约热内卢的时候,唐帝国在谈判上做出了重大让步,同意让英国保留50万总吨位的战舰,可仍然只能有4艘战列舰,航母的数量则提高到了3艘。而当时唐帝国提出的理由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英国海军只有4艘“前卫”级战列舰可以在大战结束后继续服役,另外也只有3艘“鹰”级航母可以在战后继续使用,其他的那些战列舰都存在则舰龄偏大的问题,肯定要退役,而英国在战争结束后不可能立即动工建造新的战列舰,而德国海军也只剩下了“远东舰队”,只有三艘战列舰,因此英国保持4艘战列舰是比较现实的。
唐帝国的让步挽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