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垂死反抗(3 / 5)
甚至超过了1000米。而命中率是与误差范围的平方成正比的,因此,英国战舰在使用雷达引导炮击的时候,其命中率只有唐帝国海军的四分之一!这个差距相当巨大,即使是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英国战舰也需要用四倍以上的火力密度来弥补精度上的区别,也就是说,用四艘战列舰才能够拼得过一艘唐帝国海军的战列舰!
实战中,没有人会去考虑这些纯技术上的分析,可任何一场战斗实际上都是在检验技术分析的正确性。不难理解英国战列舰的命中率那么低了,“纳尔逊”号打出了八轮齐射,却没有能够命中目标,而同样在八轮齐射中,“武汉”号与“南昌”号却三次命中了“纳尔逊”号。可问题是,只要“纳尔逊”号没有失去战斗力,只要其主炮还在开火,那就有可能打中目标,事实也确实如此。
三点三十四分,“南昌”号还没有来得及打出第九轮齐射的时候,“纳尔逊”打出的第九轮齐射的炮弹就落了下来。这次,运气没有靠向唐帝国海军舰队,而是倒向了“纳尔逊”号。在A炮塔无法正常作战的情况下,“纳尔逊”号用两座炮塔的六门主炮打出的这轮齐射竟然命中了目标。
弹着点正好在“南昌”号乙炮塔的正面,位于一号炮与二号炮之间。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炮塔的正面装甲,可是其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却震坏了炮塔内的一些设备,同时震伤了炮塔内的炮手。最关键的是,此时炮塔内的炮手正在为主炮装填发射药,炮栓没有关上,在中弹的时候,几个发射药包被震了出来。万幸的是,炮塔内实施了严格的烟火管制,而且主炮采用的是电激发技术,药包没有被引爆,可为了排除险情,将那几个药包处理好,乙炮塔在十分钟之内无法正常使用,“南昌”号暂时损失了一座主炮炮塔。
三点三十六分,“武汉”号的一次准确还击为“南昌”号报了仇。其第十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舰桥下方的副炮群,将这里的两座6英寸口径的副炮炮塔给炸飞,同时还导致司令舰桥里的指挥官暂时失去了指挥能力,可穿甲弹仍然没有能够击穿“纳尔逊”号的主装甲带,也就没有对“纳尔逊”号造成致命的打击。
三点三十八分,“南昌”号的还击有了起色,其第十一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尾部的高射炮群,将这里的十几门机关炮全部扫到了大海里去。可同样的,这发穿甲弹上的延迟时间引信过早启动,在穿甲弹还没有能够深入舰体之前就引爆了炸药,结果只炸掉了高射炮群下方的几个舱室,而没有能够造成更大的破坏。
三点四十